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1 *沁园春 长沙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 1 *沁园春 长沙

  • 格式:  PPT
  • 大小:  397K    24张
  • 时间:  2015-10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4页)《沁园春·长沙》ppt课件(24页)
2015-10-31
1
诗歌分类
按历史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古诗、新诗(自由诗)。
1919年“新文化运动”前
古诗: 形式:诗、词、歌、赋。
特点:讲究押韵、格律。
1919年“新文化运动”后
新诗:自由诗和仿照古诗格律形式写的诗歌。
2015-10-31
2
关于词的常识
词这种文学样式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写词时依据的乐谱叫做“词调”,各种词调的名称便是“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 长沙》。
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2015-10-31
3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2015-10-31
4
一、作者和写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
1913——1918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常常呼朋引伴到橘子洲头和南湖港一带游泳。
·1920年,领导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以湖南省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中共一大。
· 1925年1月,毛泽东回到老家韶山,组建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韶山支部,组织农民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同年秋,军阀赵恒惕下令通缉毛泽东,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去广州。路过长沙,漫步湘江,游橘子洲,满目秋景,抚今追昔,心潮澎湃,文思泉涌,吟成此篇。
2015-10-31
5
课文鉴赏
(一)感知课文
1、听朗诵,感节奏。
注意:字词的读音、朗诵的节奏、朗诵者的情感。
2、全班同学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15-10-31
6
(二)鉴赏课文
1、上阕鉴赏:
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问:这几句诗的跳跃性很大,语序也有倒置,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连起来。请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说一下这三句的大意。
2015-10-31
7
倒装是诗歌的特点!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  (唐)杜 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 杜牧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秋兴 其八 杜甫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的《黄鹤楼》
2015-10-31
8
集体朗读4——10句并讨论:
1、这七句话由一个字统领,这个字是哪个字?
“看”是领字,朗读时要稍顿
2、读七句话要用什么样的语调?
语调激昂,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是哲理概括,要有彻悟、慨叹之情 。
2015-10-31
9
3、这七句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有何特色?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放眼望去(远眺)
――收回(近观)
――仰视(高景)
――俯察(低景)
写景顺序: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动到静、由面到点
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色彩对比
2015-10-31
10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现在看谁的脑海中能绽开最美丽的想象之花。 
分四步: 
一、 勾勒形态
二、 染上色彩
三、“静画”变“动画”
四、使画面出现“特写镜头”
2015-10-31
11
“意象”简释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2015-10-31
12
诗中有哪些意象?
象(客观事物)






意象(带有诗人情感的事物)
红遍的万山
尽染的层林
碧透的整条江
争流的百舸
搏击长空的雄鹰
浅底轻翔的游鱼
2015-10-31
13
哪些词用得好?
遍:红得广
染:红得深透
透:强调水的清澈
争:渲染了热闹气氛
击:突出雄鹰的矫健
翔:比拟出游鱼的轻快自由
2015-10-31
14
毛泽东笔下的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
绚丽多姿、雄伟壮阔,生机勃勃
2015-10-31
15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
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2015-10-31
16
毛泽东营造的意境与这些诗词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
与诗人的气度、胸襟、性格、身份有关。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着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着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精神。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2015-10-31
17
一个不平凡的人物!
《立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青蛙》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2015-10-31
18
作者面对大好河山,是什么心情呢?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015-10-31
19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
租界公园“华人与狗不得入”!
共和与帝制的翻翻覆覆!
军阀的混战
经济的凋敝,民不聊生!
一次次残酷的镇压,一次次不屈的抗争!
如果你处在那个时代,你怎样形容它!又会是什么心情!!
面对如此局面,伟人毛泽东又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去“主沉浮”?
2015-10-31
20
2、下阕欣赏:
上阕最后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诗人有没有做出回答呢?
齐读下阕
下阕写了什么?
2015-10-31
21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年龄气质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精神状态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战斗行动
早期革命青年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回忆往昔,写了一群不平凡的青年!
2015-10-31
22
词的下阕回忆往昔生活。突出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年轻革命者奋发向上、敢作敢为的精神,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通过抒情,间接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2015-10-31
23
总结
上阕:写景 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阕:抒情 回答“谁主沉浮”的问题
2015-10-31
24
主题: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