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逻辑和语文学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逻辑和语文学习

  • 格式:  PPT
  • 大小:  695K    69张
  • 时间:  2015-11

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4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4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4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4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ppt课件4
Logic逻辑
[活动一]
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    女主人公鲍西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一只是金盒子,一只是银盒子,一只是铅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这里”,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这盒里”,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里”。请问肖像在哪个盒里?
求婚者运用排中律知识,猜中肖像放在银盒子里,而赢得了爱情。
逻辑与语文学习
提高思维能力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解题能力
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如:修改病句、仿写、科技文阅读、作文等


“逻辑”一词原意指思想、理性、规律、言辞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大致有四种词义:
第一,指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第二,泛指思维的规律;
第三,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 问题的方法;
第四,特指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我们所说的“逻辑”一般指逻辑规律,即关于思维形式结构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即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逻 辑
一、概 念
二、命 题
三、推 理
四、逻辑规律
一、概念:
1、定义:反映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分子范 围的思维形式。
2、组成:内涵、外延
3、关系:
1.全同关系
2.包含关系
3.交叉关系
4.矛盾关系
5.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如:“学校”与“中学”;“学生”与“中学生”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如:“阿Q”与“老舍”;“冠军”与“季军”
a b
a
b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全异关系
判断下列各对概念的关系:
阿Q——老舍
文学作品——小说
鲁迅——《孔乙己》的作者
教师——作家
真理——谬误
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反对关系
包含关系
全同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练习:
下面对某些概念下的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
主语是谓语的陈述对象。谓语是对主语进行陈述的内容。
新闻就是对多数人感兴趣而带有刺激性的事件(比如战争、犯罪等)的报道。
思想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放映
循环定义
定义过窄
定义过宽
概念和词语的关系
概念和词语呈现非常复杂的关系。
①一个概念可以由多个词语表示。
“父亲”是“有子女的男子”,这是“父亲”的概念。而“老子”“爹”“爸爸”“家严”“阿大”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甚至“老爷子”“老头子”等在特定的场合也可以表示这个概念。
又如死是一种生理现象, “亡”“故”“薨”;
“断气”“长眠”“物化”;
“回老家”“上西天”“见阎王”;
“与世长辞”“百年之后”“骑鹤西去”;
基督教有“上天堂”“下地狱”;
共产主义者把它幽默地说成“去见马克思”。
这些是同义词、近义词,词不相同,表示的概念却是一样的。
②一个词语也可以表示多个概念。
如北京是个内陆城市,但不少地方被称为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等,在这里,“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意思是花园,这是元代沿袭下来的名称。语言当中的多义词常常表示了不止一个概念。
[活动二]
1、图书馆里有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等。
2、每读一篇好文章,他都要写读书笔记,写摘要和心得体会。
3、这里经常干旱,山上的水非常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外国小说、古典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是交叉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读书笔记和摘要、心得体会是包含关系,非反对或矛盾关系,不能并列
“晚上/来”还是“晚/上来”概念命题不明确,有歧义
二、命题
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判断以下语句是否是命题:
所有人是动物。
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请随手关门。
如果天在下雨,那么地是湿的。
地球 行星
今天,他会不会来呢?
(是)
(是)
(否)
(是)
(否)
(否)

(1)我们看下列语句:
①红豆生南国,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④此物最相思!
思考这些句子哪些是命题?

这里的语句②是疑问句,它仅仅提出问题。语句③是祈使句,它表达一种要求、愿望。语句④是感叹句,它只是抒发情感。这几类语句都没有直接描述事件,也这就无所谓真假,因此它们不表达命题。

语句①则不同,它作为陈述句,描述了红豆生长的客观情况。这个描述是符合事实的,因此它是一个真的陈述句,语句①有所描述并且可区分真假,它表达了命题。
不能算作命题,即不能下定义的情况:
否定句
比喻句
描述句
循环定义
(2)一个句子可以表示不止一个命题,这就是多义句。
如“王小刚在飞机上写字”,可以表示王小刚在飞机里面的桌子上写字,
也可以表示王小刚把字写在飞机的机身上。
如: “我们煤气厂今年夏天一定供好气”,在书面语里表示了两个命题:
一个命题是供应好的煤气,
一个命题是要把供气工作做好。
这样的句子表示了哪个命题,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3)潜台词就是深藏在话语中的真正含意。
这种含意没有直接写出来、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语言流露、表达出来。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指的就是话中有话,有潜台词。即话中有话,言外有意。

如:“你真行啊!”,在不同的语境中,可夸奖,亦可责备。
潜台词表现出说话者的真正意图、真正动机。
[活动三]
判断下列命题错误的原因:

1、报晓的雄鸡是我们起床的信号。
2、你这个意见很好,我想没有谁不会不同意。
3、他要么是个老师,要么是个作家。
4、出入校门的师生必须出示工作证和 学生证。
三、推理
1、定义:是由已知的命题得出新的命题的思维过程。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推理由前提、结论、推理联项三个部分组成。
前提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已知判断;
结论是根据已知判断所推出的新判断;
推理的联项是前提与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结项,是推理的逻辑常项。
推理中常见的有三段论推理和二难推理
(1)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推出另一个性质判断为结论的间接推理。
2、形式:
这个定义注意三点:

一是三段论全由性质判断组成;
二是两个前提必须有一个共同项(相同的概念);
三是三段论是间接推理,因为它的前提是两个判断组成。
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抢劫行为是犯罪行为, 所以,抢劫行为是违法行为。

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他有选举权,
所以他已经年满18岁。”
三段论有大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
①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
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③结论:推出的新判断。
一般地说,在关联词“所以”、“因此”,“由此可见”等等后面的是结论;在关联词“因为”前面的是结论。
思考:古时候,有两人同时生了孩子,其一人的死了,把另一人的偷走。两个母亲为此告到官府。大家想一想,能否用三段论智断孩子。
官府说把这个该子分成两半,一人一半,如果是·孩子的真正母亲一定不会同意的。即
大前提:孩子的母亲都爱孩子 小前提:一个女人爱孩子
结论:这个女人是孩子的母亲
(2)二难推理在前提中提出两种可能,然后由这种可能推理出两种结论,对方无论选择其中的哪一种结论,都会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
[活动四]一个岛国,国王对到岛国的外人有一个规定:凡是说假话的人都被处死。但真话和假话的判定是这个国王说了算,所以是否会被国王处死,要看的是国王的心情。国王心情不好时,会认为所有的话都是假话,国王高兴时,可能认为所有的话都是真的。但有一个聪明的人说了一句话,使得国王没有办法处死这个人。这句话是——
“我肯定会被处死的。”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规律。
包括: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普通逻辑基本规律对人的思维有强制性,违背了它,思维就会发生混乱,人们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
四、逻辑规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都与其自身保持同一。所使用的概念和命题必须始终保持同一,“同一思维过程”,是指同一时间、同一关系、同一思维对象三个方面的“三同一”思维过程。不能偷换概念,改变话题。
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我是群众, 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
违反同一律要求的基本错误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判断的内容不确定。

具体表现为:偷换概念或混淆概念、偷换论题或混淆论题(或转移论题)。
例如:一旅行者又饥又渴,来到一酒店。他问:“老板,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给我来两份。”“好。”“老板,我感到渴比饿更厉害。可用两份面包换十先令一份的啤酒吗?”“当然可以。”于是他喝完酒就走了。老板急忙叫住他:“你还没付钱呢?”“我不是用面包换的酒吗?”“可你面包未付钱啊。”“我没吃你的面包,为何要付钱呢?”“是啊,可是……”老板一时找不出问题出在哪里,只好让他走了。大家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呢?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针对同一对象,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必有一假。即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就是说,一个思想与其否定,互相排斥,不能都真,至少有一假。

矛盾律的要求是:如果违反这一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一个对象既予以肯定,又予以否定,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通常人们说“出尔反尔”、“自己打自己嘴巴”等就是对这种错误的形象说明。
这座山从来没有人上去过,上去的人也从来没有下来过.
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具有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至少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对两个具有相互矛盾或相互下反对关系的思想同时予以否定,而必须承认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简言之,就是要保持思维的明确性。
违反排中律要求的基本逻辑错误是“两不可”,即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两个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或者具有矛盾关系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都同时予以否定。

例如:“说世界上有鬼,这不对,这是迷信;但要说世界上没鬼,也未免武断,因为有些现象还真不好解释。”   这段论对“世界上有鬼”和“世界上没鬼”这对互相矛盾的判断同时否定,犯了“两不可”的错误。
学习提示
病句中的 “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歧义”“指代不明”“自相矛盾”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所设置的干扰题项所出现的“偷换概念”“张冠李戴”“以偏概全 ” ”“绝对化 ”等,多数属于逻辑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或不明确所导致的问题。
学习提示
病句中的“句式杂糅”“介词(关联词)的滥用、误用” “否定不当”和科技文阅读试题中的“因果颠倒”“已然未然”“偶然或然”等,则多数属于逻辑命题与推理不当或不明确的问题。
不合逻辑语病题训练:
许老师常为班里的贫困学生买一些日常用品:衣服、球鞋、手帕、衬衫、拖鞋等。
这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包括工人代表55人,农民代表47人,妇女代表39人,文艺界代表13人。
有谁能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转的呢?
不合逻辑语病题训练:
你不革命,你就是反革命。
他的文章写得不长,所以很有特色。
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摩托车在盘山公路上像箭一样飞驰出去。
学习提示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的最后一题、科技文阅读试题等,常常可用逻辑规律推理出需要的答案;而作文则需遵循同一律,做到话题和主题始终保持一致,否则就会出现偏题或离题的情况。
有这样一个益智题目:    珠宝店一块钻石被窃,据侦察,作案的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钻石不是我偷的,我那天在外地。    乙:钻石是丁偷的,那天,他去过珠宝店    丙:乙偷的,我看见他到黑市去卖过钻石。    丁:乙与我有私仇,他有意陷害我。    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罪犯是谁?你知道吗?
答案
在回答询问中,乙与丁的口供相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真,一个假。如果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这个唯一讲真话的,必定是乙和丁之中的一个。而甲、丙则属于讲假话之列。即事实与甲和丙的口供相反。因此,可知甲就是偷钻石的罪犯。
[智取失物]据说有一次,邻人偷了华盛顿家里的一匹马。华盛顿同一位警官到邻人的农场里去讨索,那马果然就在那里,但邻人却拒绝归还,并声称那是他自己的马。但是华盛顿略施小计便要回了自己的马.请问:如果是你,你会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要回自己的马呢?
华盛顿用双手蒙住马的两眼,对邻人说:“如果这马是你的,那么,请你告诉我们,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右眼。”    华盛顿放开蒙右眼的手,马的右眼并不瞎。    “我说错了,马的左眼才是瞎的。”邻人急着争辩说。    华盛顿放开蒙左眼的手,马的左眼也不瞎。    “我又说错了……”邻人还想狡辩。    “是的,你错了,”警官说,“证明这马不是你的,立即把马交还给华盛顿先生吧!”
华盛顿的问话中包含了“此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假定,偷马的邻居胡乱瞎猜,正好中了华盛顿设下的圈套。其实,华盛顿的马双眼都不瞎。邻居违背了排中律的逻辑要求。
有一个残暴的国王,统治着一个奇怪的国家。这个残暴的国王颁布了一条奇怪的法令,所有从前线抓回来的俘虏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这里做什么?如果答的是真话,就得用火烧死,如果回答的是假话,就得绞死。看起来,任何俘虏都难逃噩运。
有一天前线送来了一个俘虏,执法官按照惯例问他:你来这里干什么?聪明的俘虏回答:--- 听了俘虏的回答,执法官顿时傻了眼,不知道如何是好。因为如果真的绞死这个俘虏,那么这个俘虏说的是真话,而说了真话是要被烧死的。可是如果把这人烧死,那他答的就是假话,而说假话的是要被绞死的。
执法官不好处理,只好上报国王裁决。国王冥思苦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办法,最后只好把这个俘虏放了。
这个聪明的俘虏利用真话假话,绞死烧死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救了自己一命。
1. A、B、C、D四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玻璃打碎了。可是当房主人问他们是谁踢的球把玻璃打碎的,他们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房主人问A,A说:“是C打的。”C则说:“A说的不是事实。”房主人又问B,B说:“不是我打的。”再问D,D说是:“A打的。”
已经知道他们中有一个很老实,不会说假话;其余三个说的是假话。
你能否分析一下,说真话的是谁,玻璃又是谁打破的?
B打的
C说的真话
2. 一位病人要做手术,外科有A、B、C、D四位医生,请谁做好呢?他问了几位知情人。甲说:“C的手术成功率比其他三位都低。”乙说:“C、D比A、B的手术高明。”丙说:“D的手术不是最好的”。丁说:“A、B的手术比C差。”戊说:“B的手术也不是最好的。”己说:“B、C的手术比A好,也比D安全可靠。”
一位老医生听了这些后,悄悄对他说:“这六句话中只有一句是错误的”。请你帮助病人分析一下哪位医生是最好的。
C最好的医生甲说假话
3. 甲、乙、丙三队互相比赛,每两队之间都比赛了同样多的场数,然后根据得分的多少,决定哪一队是最后的胜利者。规则是每场比赛,胜者得3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1分。
甲队在全部比赛结束之后,得意洋洋的说:“我们队赢的场数比你们两队中的任何一队都多。”
乙队反唇相击,道:“我们队输的场数比你们两队中的任何一队都少。”
唯有丙队发言人一声不吭。
你认为丙队会排名第一吗?
注意:甲、乙、丙三队,每两队之间的比赛场数可以不止一场。
丙队绝对有可能排名第一。甲队与乙队赛了7场,甲胜乙2场,乙胜甲2场,其余3场打成平局;甲队与丙队赛了7场,甲胜丙3场,丙胜甲4场;乙队与丙队赛了7场,统统打成平局。 综合起来:
甲胜5场,负6场,平3场,得18分;乙胜2场,负2场,平10场得16分; 丙胜4场,负3场,平7场,得19分; 结果丙队名列榜首。
4. 游戏公平吗?
有10个洞穴,排成一个圆形,编上号码0,1,2,……9,狐狸在0的位置,走1步到1号洞,然后走2步到3号洞,再走3步到6号洞,又走4步回到0号洞,然后继续走5步,6步……。兔子只在2、4、7、9号洞中任选一个,躲在那里一动不动。若狐狸走进了兔子躲藏的洞穴,那兔子就要被狐狸吃掉了。试试看,狐狸能吃到兔子吗?
5. 囚徒问题 今有囚徒A、B两人,因共同作案而被警方抓获,面临审判。他们两人均可以作出坦白或不坦白的选择,对于这两种选择将得到的审判结果式:若两人都坦白,他们各自被判刑5年;两人均不坦白,他们分别被判刑1年;其中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则坦白者可获释放,而不坦白者将被判刑10年(详见表格)。
表中的数字分别表示A、B被判刑年数
请问两囚徒作何选择为上策?
书目推荐
1、《趣味逻辑》(徐德清著,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2年版)
2、《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形式逻辑》(文寿山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4、《普通逻辑原理》(曹予生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形式逻辑》(攀明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