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8 咬文嚼字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 - 8 咬文嚼字

  • 格式:  PPT
  • 大小:  648K    30张
  • 时间:  2015-11

《咬文嚼字》ppt课件(30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咬文嚼字》ppt课件(30页)《咬文嚼字》ppt课件(30页)
朱光潜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等。
重点字词
咬文嚼字 没镞
岑寂 锱铢必较
烟榻 蕴藉 付梓
尺牍 下乘 倒涎
(jiáo)
(mòzú)
(cén)
(yùnjiè)
(zǐ)
(chéng)
(tà)
(dú)
(xián)
(zīzhū)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咬文嚼字释义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 。
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作者如何解说咬文嚼字?用文中语句回答。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走进课文
题目的含义:
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
分析结构,归纳各部分要点
咬文嚼字
第一部分(1一5)
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效果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
韩昌黎改诗
第二部分(6一7)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善用字义联想
误用字义联想
第三部分(8)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1.第一层(1-2):
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第一部分:
2.第二层(3-4):
字数增减意味不同
3.第三层(5 ):
1.用“这” 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1).“你这没骨气的文人”
2).六个“你这….. ”
----语气坚决。
----感情强烈。
思想感情不同。
启示: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要破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仔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态度和治学精神。
第一层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使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写作方式: 对比
作用: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具有说服力。
3.所举例子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给我们的启示?
特点: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
启示:各代名家都非常注重语言文字 的锤炼,我们更应该“咬文嚼字”。
分析第二层:
2.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文字上的推敲,就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1.为什么我们在咬文嚼字时,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1).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2).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总之,一字增减,就会引起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我们咬文嚼字要有思路,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这样品味才能到位。
启示:修改作文是推敲字是否恰当的表情达意。
分析第三层:

1.世人与朱光潜就“推敲”的看法是否一致?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声音。
B.朱光潜不迷信,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文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启示: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就行。
2.与前面比较,此事例从什么角度要求咬文嚼字?
从文字表达的意境。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着思想感情走的,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意境。
拓展训练:炼字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中的“早”字?
思考:
(数、一)
“一”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准确的诗意。
诗人郑谷把齐己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深为叹服,便拜郑谷为“一字师”。
分析第二部分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况,请各用一个成语。 A. 正面:点石成金
B. 负面:陈词滥调
2.合情合理的想象,“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 人间第二泉”两句诗回答问题:
1).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
夜晚,月影朦胧,山间泉水旁
2)诗中人物所进行的活动:
品茶,赏月
3)诗中表达诗人什么的情趣?
独处清净,安享自然,怡然自乐。
4)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对偶
3. 产生套板反应的弊端表现在那些方面?
1)作者无创作动机。
2)读者无新鲜真切的情趣。
4.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产生“套板反应”?
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应”?
1)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2)遇事往深一层想。
分析第三部分
最后一段文字有那些值得你学习?
A.运用文字要有严谨的精神
B.必须勤奋
C.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吻合
三:总结归纳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联系
2.写作的目的 :
让读者明白:
.咬文嚼字的目标: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的要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咬文嚼字的方法:以严谨的态度,刻苦自励,
精心玩索,推陈出新。
例子
分析
道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
句式不同
意味不同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增减文字意味不同
“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字眼不同
意境不同
《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
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
写法启示:
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
春风又到( )江南岸
绿
——“绿”较之“到”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拓展训练:炼字
红杏枝头春意浓( )

——这一“闹”字,可见其杏之红,其红之浓。无“声”的景象附上了有声的意味。视觉与听觉被彼此打通,传达出精微的感受。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放(燃)。

     ——杜甫《绝句二首》之二
——“燃”字不仅写出了山花火红的颜色,而且赋予了山花一种动态美。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考点:扩展语句
【1】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能抒发主人公欢快的心情.
【2】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早晨,温暖的太阳发出金色的光芒,茂密的树上有几只可爱的鸟儿清脆地鸣叫着,树下清澈的流水欢快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柔和的光芒,树上的鸟儿欢快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叮叮当当奏着乐曲流向远方.
【2】要求扩展后的语句要抒发主人公苦闷伤感的心情.
早晨,太阳发出冷清的光芒,光秃秃的树上有几只鸟儿凄惶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懒洋洋地流向远方.
早晨,太阳发出刺眼的光芒,树上的鸟儿唧唧喳喳地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无精打采地流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