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8 拿来主义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 8 拿来主义

  • 格式:  DOC
  • 大小:  55K    10张
  • 时间:  2016-02

《拿来主义》教学实录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  体会文章比喻论证方法
2.  感受本文幽默犀利反语讽刺的杂文语言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师:随着我国开放的深入发展,国外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及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风等也随之大量涌来,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态度和方法才是正确的呢?鲁迅先生在30年代就继承文化遗产问题曾写过一篇杂文,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教益。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杂文《拿来主义》。
【题目解说】
1.  课文出处
本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且介”,因为有一段时间,鲁迅先
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2.  文体:关于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
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3.  题目意思
     师:“拿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在它后面加上一个“主义”呢?
“拿来”:跟平时所说的“拿来”意思不一样,它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主义”是指一种重大原则或主张,“拿来主义”这个提法是鲁迅的独创,即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精神完全一致。
【写作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34年,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其实“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内容分析】(几个“主义”:闭关主义、送去主义、送来主义、拿来主义)
A 分析“闭关主义”
师:文章一开头就谈“闭关主义”,请问同学们“闭关主义”的具体做法是什么? 
生:“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板书:闭关主义) 
师:“闭关主义”的这一做法造成了什么恶果? 
生:封闭、落后。(板书:后果:封闭落后) 
B 分析“送去主义”
师:“落后就要挨打”,于是“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有什么作法呢?
生:搞“送去主义”。(板书:送去主义) 
师:对!请问搞“送去主义”都送去些什么? 
生: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还有几位大师捧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去,送梅兰芳
博士到苏联去。(板书:先送——古画、还有——古董、还要送——活人)
师:为什么要送? 
生:还不是给外国打怕了,害怕外国。 
师: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媚外、讨好、投降。(板书:实质:媚外、投降) 
师:对!讨好外国,投靠外国。鲁迅先生说,由送古董到送活人,这也算是一点进步,
 怎样理解“进步”一词?
生:反语。 
师:对!这是写作手法,它的含义是什么? 
生:“进步了”就是媚外、投降加剧了,加深了。 
师:很好!一个劲儿地送去,对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没有危害?用课文原话说。 
生:“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师:残羹冷炙是吃剩的饭菜,用这样的东西来奖赏子孙未免太过份了,因为只有什么
 人才能用残羹冷炙?
生:叫化子,要饭人。 
师:你给叫化子的残羹冷炙是奖赏他么? 
生:同情他、打发他。 
师:“同情”也好,“打发”也好,只能算是施舍。
C 分析“送来主义”
师:好!我们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解释这种“奖赏”的? 
生: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这是“抛给”的,说的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师:“抛来”“抛给”“送来”有什么区别? 
生:“抛来”是随意的,受动的,“抛给”是有意的,主动的,“送来”是特意的,有目的
 的。
师:讲得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外国有目的地送来了什么? 
生:鸦片、废枪炮、香粉,电影、小东西。   
师:帝国主义者送来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生1:毒害中国人民、欺骗中国人民、贻害子孙、让中国亡国。(板书:危害:亡国、
贻害子孙) 
师:因此,这种送的实质是什么? 
生:毒害、欺骗、侵略、掠夺。 
D 分析“拿来主义”
    师:由此可见,闭关主义,实行不通。送去主义,沦为乞丐。听凭送来,大受其害。所
以,鲁迅先生提倡“拿来”,而且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板书: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样理解“运用脑髓”?结合外国人“送来”的东西进行分析。 
生:英国人送来了鸦片,鸦片要得要不得,我们就没有动脑筋去思考,以致造成了极大
的危害。因此,我们对于任何东西要能独立思考,有自己的主见。 
师:很好!我们又怎样理解“放出眼光”呢? 
生:要有辨别能力,有鉴赏能力。 
师:“自己来拿”又何理解? 
生:既然是“自己来拿”,就可以分清东西的好坏,自己可以挑选吧! 
    师:接下来鲁迅先生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问题。一个穷青年得了一所大宅子,那么“大
宅子”是比喻什么?(引导)请看第一自然段,“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中的“学艺”
指什么? 
生:泛指文学艺术。 
师:对!是文化遗产。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文章摆出了哪几种?前三种态度和
方法究竟分别是什么意思?
    生:①孱头——徘徊不敢走进门     意义:怕——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
②昏蛋——放一把火烧光             怒——盲目排斥
③废物——欣欣然接受一切           喜——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
④拿来主义——占有,挑选     目的:给自己用,创新
    师:这四种对待“大宅子”的态度和方法,那种是正确的呢?
    生:拿来主义
    师:那么怎么拿来呢?
    生:他占有,挑选
    师: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占有要挑选。怎样占有,怎样挑选呢?这里又用了比喻论证
的方法。鲁迅拿了哪几样东西来打比方呢?这些东西分别比喻什么?
    生:鱼翅——有益无害的东西:要“拿来”,而且要“使用”
鸦片——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东西: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
        “烟灯”“烟枪”和“姨太太”—— 人民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作为反面教材用)
师:从以上来看,对待文化遗产,错误的态度分析了,正确的态度有了,该是下结论 
的时候了。请同学们看第10自然段,找出结论性的句子。 
生:“我们要拿来”。 
师:鲁迅先生归纳了“拿来”的具体做法,有哪几点? 
生: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师:做到这样以后,对于文化遗产有什么作用呢?
生: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师:前面说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占有、挑选。归纳起来讲应具备什么条件? 
生: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师:最后,我们看看拿来的目的是什么? 
生:给自己用。 
师:那么,自己有的东西要不要拿来? 
生:拿自己没有的。 
师: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是新东西,因而,拿来的目的就是创新。
【分析本文艺术特征】
1.  比喻论证的方法(分析课文内容时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
2.  犀利幽默讽刺的杂文语言:鲁迅的杂文“嘻笑怒骂皆成文章”,语言风格:犀利、
幽默、讽刺。
     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有关例句,具体体味。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 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碰了一串钉子”, 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 
    B、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不知后事如何”,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更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毕恭毕敬的“捧”显出十足的奴性,几张画却要一路地“挂”过去,表现了物品本来就少却要打肿脸充胖子的窘迫,本来是很不好的事情却说成是“发扬国光”,运用反语,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D、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原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在这里是反语,表示用活人代替古董,更表现了国民党政府的崇洋媚外。
E、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大度”原指气量宽宏,能容人,这里讽刺国民党政府盲目自大。
F、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摩登”原指时髦,合乎时兴的式样,这里指作者幽默地自嘲自己反对“送去”下显得不合时宜。
G、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吝啬”贬词褒用,强调不能穷大方。
H、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国粹”原指我国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揶揄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