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高二上期中考试

人教版高二级语文必修5第一次段考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高二级语文必修5第一次段考试题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尴尬(gān)  迤逦(lǐ)    拮据(jié)    命途多舛(chuǎn) B、蕴藉(jiè)     匹配(pǐ)      自给(jǐ)      咬文嚼字(jiáo) C、流憩(qì)     险衅(xìn)     央浼(měi)    茕茕孑立(qióng)  D、参差(cān)    下乘(chéng)   精髓(suǐ)    载欣载奔(zǎ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暮蔼   杳无音讯  欺侮 瞻仰
B.磨蹭 哀声叹气 癖好 哆嗦
C.讥诮 徇私舞弊 辖制 酒馔
D.纯粹 丰姿绰约 拌倒 刻意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庄子》是春秋中期思想家庄周及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所著,包括内篇、外篇与杂篇,其《逍遥游》中有“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的句子,其中“晦”指每月初一,“朔”指月末最后一天。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字子安,其名与字间具有相成关系,如果王勃要自称,当称“子安”。《滕王阁序》中有“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句子,其中“牛”、“斗”指二十八宿的牛宿和斗宿。
B. 《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这部作品编撰者罗贯中是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了有关小说、戏曲的创作经验。《水浒传》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C.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根子符合礼仪。在古代的礼节中,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而室内座位方面又以坐西向东为尊。“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D、“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虽然采用了楚辞的体式,但作者能自出机杼,不受楚辞中怨愤、悲伤情调的影响,而表现出一种淡远潇洒的意旨。
4.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问征夫以前路                     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B.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祖母刘悯臣孤弱
C. 抢榆枋而止             汤之问棘也是已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此小大之辩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引壶觞以自酌                     控蛮荆而引瓯越
B.请息交以绝游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D.门虽设而常关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7.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访风景于崇阿
 A.遂见用于小邑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二.课内阅读(26分)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0分)
(1)逮奉圣朝
(2)彩彻区明  
(3)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4)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6)乐琴书以消忧
(7)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8)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9.名句填空:(10分)
(1)悟以往之不谏, 。云无心以出岫, 。
(2)木欣欣以向荣, 。 ,感吾生之行休。
(3)老当益壮, ?穷且益坚, 。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5)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
10.课内翻译:(6分)
(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3)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三.课外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寻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裋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妻子固请种秔,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秔。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节选自《宋书·陶潜传》注:秫稻、秔:秫(shú),高粱,是酿酒的主要原料;秔(jīng),同“粳”,粳稻。
(1)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不知何许人                   许:地方,处所。
   B.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堵:墙。
  C.裋褐穿结,箪瓢屡空               褐:粗布衣服。
   D.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             亲:亲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B.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栽欣载奔
  D.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3)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译文:已经喝醉了就回家去,竟也不装作舍不得的样子而留下。
  B.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
  译文: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
  C.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译文: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用它作为三条小路的资金。
D.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译文:郡里派督邮到县里,属吏告诉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去见他。”
(4) 将本文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作一比较,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亲老家贫”和“幼稚盈室”正是陶渊明决定到彭泽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B.“公田悉令吏种秫稻”一事,从侧面证实了陶渊明的确是“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C.陶渊明辞官罢去最根本的理由就是质性自然,感到官场拘束,出仕违背平生志向。
  D.陶潜写《五柳先生传》旨在表现自己追慕五柳先生,写文章自寻乐趣,忘却名利得失的志向。
12.诗歌鉴赏:(5分)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一文里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见’里望见了‘无垠’。”请就下面一首诗对此加以说明。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答: 。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试题。(12分)
红楼选秀与大众文化
一场因重拍电视剧《红楼梦》而进行的全民参与的选秀活动,热火朝天地拉开帷幕。举办方和参与者都热情有加,街头随机采访行人,每人都有对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中人的向往和形象演绎准则。除《红楼梦》的魅力之外,也足见大众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此次媒体再次参与了大众文化的创造,并调动受众一起参与,才创造出了这样全民狂欢的神话。
可以说,这次红楼选秀是以前曾经红火过的超级模仿秀的延续或变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模仿者的角色之间没有关系,还只是单兵作业;而今天因《红楼梦》是一部大戏,所模仿的角色便自然而然使得彼此有了联系,不仅增加了戏剧性,无形中还调动起人们童年过家家般的游戏性。和刚刚红火过的超女相比,它不需要超女年龄和唱功两项基本要求,只要有对《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基本把握,就行了,无论长幼男女,入门门槛很低,其娱乐性和参与性便更加强烈,更加便当,可以说超过了以往超级模仿秀或超女等任何秀场
不管最后《红楼梦》是拍还是不拍,拍得好坏,都已经不是这场活动的主旨;不管参与者的目的是为了对生活和现实的逃避或解脱,还是一种走火入魔的满足感,或是梦想的一条成功的捷径,也都不是这场活动所要和所能够的承载。关键在于这场选秀活动,让观众看到了比电视剧《红楼梦》更好看好玩、也更真实更平民化更充满想象力的一面。这便是大众文化的力量,它以崭新的形式,让媒体与受众一起互动,创造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和嘉年华的游乐场,为单调的电视节目和枯燥的日常生活增加了色彩。
这确实是一个媒体左右社会想象,为你造白日之梦的时代。尽管这样的白日梦任何一个参与者都明白带有一目了然的游戏色彩,但是,人们认同这种游戏色彩,并乐此不疲地参与这样的游戏,这个选秀过程,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成为了大众文化所创造的后现代的新的文本。这个文本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原像与镜像矛盾的凸现,一方面在于现实生活和虚幻界限的模糊。前者隐现着人们内心的矛盾,后者彰显着人们梦想的渴望。一部古典的《红楼梦》,便这样和今天的人们迅速而无障碍地链接在了一起,只要你愿意参加,每个人都可以被怀疑或被认为是梦中人,你自己更可以有强烈而主观的对梦中人的认同感。一部《红楼梦》便不再是梦,而成为了生活的真实;《红楼梦》中的诸多人物,不再活在艺术中或活在屏幕上面,或活在学者的权威诠释里,而可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是你自己或你自己的影子或你自己的一种选择。只有这样后现代的大众文化文本,才有可能借助我国文化元典,又融入现代时尚,再调动全民的参与,为我们创造出这样的可能性,将一锅《红楼梦》的百年老汤,重新搅拌出新的味道和滚沸的热气来。
这场红楼选秀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意义,还在于那么多普通人在选秀过程中,如数家珍般对《红楼梦》书中某一个人物的认同。这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都不会出现的现象,你能够想象在美国或在英国,能够也有这样一部经典之作,让全民一起那样熟稔并集中认同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物吗?在这里,尽管我们可以看出一些参与者的一些简单而浅薄的盲目,和对于经典《红楼梦》认知的盲点,但是,应该看到这样值得我们高兴的事实,那便是加深了大众对《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作用的理解,增强了中国人对传统经典认同的文化根性的定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经典束之高阁保持完整性是没有意义的,经典被利用才有意义。经典的学术研究,可以是少数人的事业,经典为大众所拥抱,才能够焕发出青春。一部《红楼梦》,经过这样多人热情的投入,才会重新演绎并创作出《红楼梦》新本出来,重拍《红楼梦》,是值得期待的。                                                 
(1)作者在第二段中为什么说《红楼梦》选秀的活动“超过了以往超级模仿秀或超女等任何秀场”?(2分)
(2)文章第四段中说《红楼梦》的选秀过程“已经超出了游戏的范畴”,理由是什么?(3分)
(3)通观全文,作者认为红楼选秀的全部意义有哪些?(3分)

(4)假如你也愿意参加这场选秀,你希望扮演哪一个角色?具体说明你的理由。语言简明有条理,字数100字以上。(4分)
四.语言表达运用(5分)
14. 一句话,用的词语相同,但如果语序不同,强调的重点也就有不同。参照示例,请根据不同的强调重点,调整下面的句子的语序。(文字不能增删)(2分)
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是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示例:强调“发短消息的地点”:王老师今天上午是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
(1)强调“发短消息的时间”: __ 。
(2)强调“发出短消息的人”: __ 。
15.在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评委们对有关人物的评述多用精彩生动、极富个性化的语言概述他们的事迹,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
如评述刘翔时写道: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选出一个,参照上例又不拘泥于上例写一段话,全段不超过100字。(3分)
林冲 陶渊明 庄子 别里科夫
五.作文(30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古时候有个渔夫,是出海打鱼的好手。可他却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爱立誓言,即使誓言不切实际,一次次碰壁,也将错就错,死不回头。这年春天,听说市面上墨鱼的价格最高,于是便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但此次渔汛遇到的全是螃蟹,他只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得知,现在市面上螃蟹价格最高。渔夫后悔不已,发誓下次出海一定只打螃蟹。 第二次出海,他把注意力全放到了螃蟹上,可这一次遇到的却全是墨鱼。他只好又空手而归。晚上,渔夫躺在床上,十分懊悔。于是,他又发誓:无论遇到螃蟹,还是墨鱼,他都捕捞。可第三次出海,墨鱼、螃蟹,渔夫都没有遇到,他遇到的只是马鲛鱼。于是,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渔夫没有赶上第四次出海,就在自己的誓言中饥寒交迫地离开了人世。
请以“目标与现实”为题,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写一篇文章。记叙经历,讲述故事,发表议论等等均可。
要求: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除诗歌 ③力求写的深刻,内容充实 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1-7.Dcaa 生物,自然界中一切生命的总称(B.逢迎,古义:迎接/今义:说话或做事是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 C.征夫,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人。 D.告诉,古义:申诉/今义: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bdb
11.d指父母亲a希望,期望(B.于是/因为 C.才 /于是,就 D.代这篇文章 /动词,到…去)
c我姑且打算弹琴唱歌(指想要谋求一个小小的县官),为归隐三径小园准备些费用。d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的“自况"
答案:提示要点:三四句写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是重重的一击,引出了无穷感慨,久客伤老,反主为宾的悲哀都包含在这一“问”中。并且,儿童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的笑貌,与诗人鬓毛疏落、老迈衰颓的沧桑形象呼之欲出,又强化了这种感慨伤怀。全诗在这有问有答处悄然作结,给读者无穷的想象与回味。
15.此次活动,增加了戏剧性,具有游戏性;入门门槛低,从而增强了娱乐性和参与性。(3分。意思对即可)

16.使原像与镜像矛盾凸现,隐现着人们内心的矛盾;使现实生活和虚幻界限模糊,彰显着人们梦想的渴望;只要你愿意参加,《红楼梦》就成为了生活的真实(或你自己更可以有强烈而主观的对梦中人的认同感)。(3分。意思对即可)

17.大众文化让媒体和受众互动,创造了—个想象的共同体和游乐场,为电视节目和日常生活增加了色彩(游乐或增加色彩2分);加深了大众对《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与作用的理解,增强了中国人对传统经典认同的文化根性的定力(历史或传统文化2分);经典只有融入了现代生活,与现代时尚结合,为大众所拥抱,才能焕发青春(现代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18.说明:说出扮演的人物(1分)。理由:人物特点及喜欢的原因(4分),自身的条件(3分)。(8分)
(1)王老师是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2)是王老师今天上午在语文组给我发了一条短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