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5.明朝君权的加强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3.15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3.15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3.15明朝君权的加强》PPT课件免费下载
《凤阳花鼓》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是个好地方,
自从有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安徽民谣
安徽民谣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境贫困,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到一座寺庙当和尚。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自行阅读:
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5课
学习目标:(默读)
1.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政务;
2.设置锦衣卫;实行八股取士;靖难之役;明成祖迁都北京、设置东厂。
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也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表现。
自学指导:(10分钟)
通读课文,完成《高效》
填空题。
1.先独立看书
,同时注意拿笔做记号
2.再完成填空题
3.小组交流答案
4.展示评价(2分)
明朝的建立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元朝时间:
1368年
灭元朝标志:
攻占大都
1.先独立思考
2.再举手回答
3.展示评价(1分)

明太祖朱元璋从哪三个方面采取了加强君权的措施?
从政治制度改革、特务机构设立、考试制度改革这几个方面进行君权的加强.

1.先独立再书中找答案
2.再举手回答(1分)
1,改革行政机构。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民政)
提刑按察司(刑狱)
都指挥使司(军政)
中央
思考:
(1)行省制度始于什么朝代?
(2)三司的职责是什么?
改革行政机构。
②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分权给六部.
皇帝






锦衣卫印
明朝君权的加强
明代锦衣卫
明太祖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目的:监视官吏和镇压人民
特点:它由皇帝直接指挥
职责: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说明:明朝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思考: 根据材料和教材分析:明太祖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的目的、特点是什么?锦衣卫的职责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1.先独立在书中找答案
2.再小组交流答案
3.展示评价
(1分)
科举考生看榜图
科举考试的改革
3.明太祖对科举制进行了 怎样的改革?(1分)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
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
必须分为八个部分

我们该如何评价明朝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1.先独立在书中找答案
2.再举手回答
(1分)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外郊坑儒还要厉害。”
明政府(1)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2)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3)答题只能用八股文.
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摧残了文化。选拔出的官吏都是皇帝的忠实奴仆.
动脑筋
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二、靖难之役和迁都北京
1、 “靖难之役”: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燕王朱棣先发制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下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2、明成祖是如何继续加强君权的?
迁都北京;削藩,
设东厂等特务机构.
思考:(1分)
1、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拓展延伸: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 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特务机构的设立侵犯了人们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4号阅读:1分) 侵犯了公民是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等。设立特务机构,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惟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皇族
小结: 明朝君权的加强
自行阅读:
小结: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并设锦衣卫,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如特务统治的出现、思想专制的强化等,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选择题: 1.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范围是(    ) A.诗赋        B.三通四史    C.前四史     D.四书五经
3.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4.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 ) 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
当堂检测
A
D
C
B
5.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1)这是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最高长官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5①明朝;文中的“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的最高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帝自操威柄”指的是全国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
(4)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6.后世人朝讽明朝以来考取功名的人说:“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2)造成材料所说的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3) 有人说:“科举制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有人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效……”结合史实谈谈你对这两种观点的评价。
6.(1)说明了明朝以后很多读书人只顾埋头攻读经书,不讲求实际学问。
(2)明政府为了选拔能听命于皇帝的官吏,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3)提示:科举制的实行,为读书人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统治基础,繁荣了文化,而明代科举制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内,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摧残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