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17 走一步,再走一步

  • 格式:  PPT
  • 大小:  785K    18张
  • 时间:  2015-02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18页)2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18页)2《走一步,再走一步》ppt课件(18页)2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美国)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
 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理解、积累“啜泣、纳罕、迂回、训诫、瘦骨嶙峋、小心翼翼”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选择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复述。
理解“我”的脱险经历带来的人生启示,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学习目标
示标导入
① lín xún(    )____________

② chuò qì(   )____________

③ nà hǎn (   )____________

④ sǒng lì(   )____________

⑤ níng shì(   )___________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解释
嶙峋
形容人瘦削
啜泣
抽噎,抽抽搭搭地哭
纳罕
惊奇,诧异
耸立
高起,直立
凝视
聚精会神地看
查学诊断
作者介绍
莫顿·亨特(Morton Hunt),美国作家(1927~1983),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
默读要求:

不动笔不读书,进行圈点勾画;

理清时间、地点、人物、情节。
整体感知
导学施教
抢答题
1、本文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莫顿·亨特,美国。
2、课文的体裁是?
叙事散文
3、文章是以第几人称写的?
第一人称
4、课文除了“我”以外还有哪几个人物
内德,杰利,父亲等。
比一比,谁最棒?
抢答题
5、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哪个城市?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
6、那悬崖有多高?
岩石架又有多高?
悬崖约20米,岩石架约7米。
7、请用简要的语言
概括本文内容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去冒险,最后脱险的故事。
比一比,谁最棒?
复述故事:冒险、脱险
注意:
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的起因(为什么
冒险)、经过(冒险)
和结果(如何脱险---重点)
理清文章脉络
划分好层次
(一)起因(1―6)游戏玩厌,
去爬悬崖
(二)经过 (7—15)中途被弃,
文章 进退两难
脉络 (三)结果(16—22)父亲指点,
摆脱困境
(四)启示( 23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讲清故事情节
复述课文提示: 1、故事发生在哪个国家的哪个城市?时间? 2、共有几个孩子?他们一起在这闷热天里做了一件什么事?其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又是如何摆脱困境的呢? 3、最后“我”得到了什么启发?
复述要点: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故事过程)
研 读 文 本
探 究 人 物
3、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我”,主要描写了“我”遇险﹑脱险的情景。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变化。

1、父亲是怎样教“我”脱险的?
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抱他下来?你同意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
害怕
顿时有了信心
信心大增
成功后的喜悦
.课文主要写“我”跟小伙伴们爬悬崖的过程,写我爬下悬崖走第一步时的动词是“伸、探、踩”,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小心翼翼的心理。
心理变化


小结
一个人在旅途中,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
练测促学
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走一步 ,再一步”第一层意思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的过程。第二层意思是指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只要一步一步的战胜小困难,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
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反馈延伸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十三段。
2、再朗读课文预习本课写作特色。
3、完成小册子本课第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