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瞬间(shùn)  	痴想(zhī)  		
    嶙峋(līn xún)  	庸(yōng)碌
B.厄运(è)    	雏形(chú)  		
    玷污(zhān)    	蹂躏(róu lìn)
C.伫立(zhù)  	盘虬(qiú)  		
    洗濯(zhuó)    	啜泣(chuò)
 D.迸溅(bìng)  	缀连(zhuì)  		
  泯灭(mǐn)    	倔强(jǖe jiàng)
C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将正确的写在方格内。
A.小心翼翼    头晕 目炫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B.忍峻不禁    蜂围蝶阵   
   灯红酒绿    花枝招展
C.怡然自得    萃然长逝   
   获益匪浅    举世无双
D.不可磨灭    心旷神怡   
   险象迭生    可望不可及
A.炫→眩B.峻→俊C. 萃→猝D.及→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个王子,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
B.他说活很幽默,经常说得人们贻笑大方。
C.鸿蒙时期大自然移山倒海造就山川风景的情景总使我遐想不已。
D.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更喜欢它了。
B
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嘉肴
《礼记》
古代杂文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文学常识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礼记》和《周礼》《仪礼》合称“三礼”。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字词正音
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肴(    )(    )     自    强(        )
兑命(    )                 学学半(        )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古文朗读
词语解释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虽:         嘉:          肴:
(2)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        旨: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              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都然后知困    
         是故:        困: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反:        自强:
(6)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
(7)其此之谓也      
         其:        此之谓也:
课文翻译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有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合作探究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合作探究
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类比论证。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合作探究
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论证。
       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
合作探究
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
    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能自我勉励,不断提高自己。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能相长
实践出真知
结构图解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课堂作业
一、通假字:
    《兑命》曰(               )
  二、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古义:        今义:      )
     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      )
     教然后知困(古义:        今义:      )
     教学相长也(古义:        今义:      )
课堂作业
三、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
   不知其善也(                )
 四、一词多义
   学学半    (           )
   学学半    (           )
   其词之谓乎(           )
   不知其旨也(           )
一、通假字
《兑命》曰      
二、古今异义
1、虽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后知困
4、教学相长也
三、词类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作名词,好处。
四、一词多义
       
学
其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2.倒装句
学学半——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教
学习
表示推测
它的
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课堂作业
5、文言句式
   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⑵其此之谓乎?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参考:
课外作业
默写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