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必修2历史原创《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必修2历史原创《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ppt必修2历史原创《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ppt必修2历史原创《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课件ppt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限定地域
规定种类
规定期限
限制数量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
计划
一、为何改革——改革背景: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决策:  
①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②战略决策 停止 转移
  ③工作重心 经济建设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决策:
(2)、意义
(转折和起点)
1:十一届三中全会继承了八大的正确探索,同时又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提出了全新的思想,其新思想主要表现在
A、科学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
二、如何改革——改革过程
  ⒈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⒉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2) 城市:
2.经济体制的改革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根据下图,结合P57学习延伸中的材料,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从材料中,你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和分配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经营管理:高度集中统一;
分配:过于平均
2.经济体制的改革
原因
1978年,___、___(省)一些农村,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
1、长期人民公社体制压抑农民积极性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3、农村改革风险小
4、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危害远远大于城市
安徽 四川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过程
向全国推广,逐步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试行
推广
深化
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撤销生产大队 ,建立 村民委员会
1978年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2.经济体制的改革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人民公社的最大区别:农民将国家的土地承包(土地仍旧归国家所有)﹐国家与农民订立合同﹐规定农民将相当数量的农产品上缴给国家后﹐其它的余粮则由农民自由处理﹐可在自由市场出售(“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长期承包,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城市改革。
生产力
劳动者积极性
生产关系
调动
调整
意义
2.经济体制的改革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解放发展
材料三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到1982年,全国农副产品中油料产量超过1100万吨,比1978年增加659.9万吨;肉类产量超过1300万吨,比1978年增加494.5万吨;农村集市从无到有,发展到41184个。1983年,国家正式取消实行了20多年的布票,肉票、油票也陆续取消。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特点:
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
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
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
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⒉经济体制改革

   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⑵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原因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2.经济体制的改革
⑵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4)
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内容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
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意义
2、(09年福建卷19 )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1)国内:

(2)国际:
改革遇到重重阻力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走近市场经济
一、我要买一本《新华字典》,同等条件下,新华书店不打折,灵通书店打八折,我应该选择哪一家?
价格
走近市场经济
二、周末来到服装城,看到某一家服装店打出“亏本清仓”的标语,这体现了什么?
竞争
走近市场经济
三、盐池高级中学校园附近有很多商店、摊点,这是什么原因?
供求
走近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材料一:所谓市场经济,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可见,典型的全社会范围的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经济。
——《反“和平演变”战略与策略》

材料二: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用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1992年在深圳的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
上述两则材料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何不同?
材料1 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以私有制为
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2 认为市场经济不等同为资本主义
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行政手段配置
市场配置
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 (资源配置方式)
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
1992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的过程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的基本框架
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过程
3、历史意义
(1)调动了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国民经济
国际地位
生活水平
(2)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基本标志:公有制为主体
根本目标: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
的宏观调控
3、 江苏(2013) : 右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
化情况。 “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
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4、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
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A
5、(09年全国卷二15)表1反映了我国国民经
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
表1 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的推行:农村、城市
改革的深化: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