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免费下载《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免费下载《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免费下载《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自主探究思考题
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2.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
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
4.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在斯大林刚去世时,赫鲁晓夫虽然担任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但只是第五号人物。排在他前面的是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洛希洛夫。在赫鲁晓夫看来,马林科夫是个能力很差的中庸人物,不足为患。莫洛托夫和伏洛希洛夫是元老人物。唯有身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和内务部部长(即克格勃头子)的贝利亚,对他构成严重的威胁。赫鲁晓夫联合马林科夫以及第六号人物布尔加宁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抓捕了贝利亚。贝利亚以“反党、反国家”的罪名被枪决。
在清除了心腹之患贝利亚之后,赫鲁晓夫联合布尔加宁逼马林科夫辞职。后来,他把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打成了“反党集团”。
赫鲁晓夫接着又轻而易举地清除了布尔加宁。 这样,赫鲁晓夫就成了苏联的第一号人物。后来,他又兼任部长会议主席、最高国防委员会主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了苏联说一不二的人物。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1953 - 1964) ,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时期。他执政11年, 也改革了11 年。
上台以后, 赫鲁晓夫以非凡的勇气和胆略,向被奉为金科玉律的斯大林模式发起了冲击,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 对苏联的原有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苏联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中,农业是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最薄弱的环节。于是,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政策调整和改革的突破口 进行改革。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农业方面☆
工业方面
背景:
2. 改革的主要措施
(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
(2)赫鲁晓夫上台并巩固了自己在苏联的
最高领导地位。
1.概述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3、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积极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局限性在于: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加之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熟虑,自己也搞个人崇拜,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赫鲁晓夫作为第一个向“斯大林模式”提出挑战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解决农业问题,他亲自狠抓农业,改变了旧体制下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些环节,为苏联的农业发展注入了一股活力,改变了过去国家对农业和农民控制得过死、农业效益差的状况,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容抹煞的。
但是,他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农庄内部的机制改革, 仍然是劳动分配制集中劳动的大锅饭, 难以充分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赫鲁晓夫的改革从总体上说,只是在斯大林模式的范围内,对斯大林模式明显不适应的部分进行了改革。
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叛逆者。
拓展延伸
赫鲁晓夫在从事国际活动时,常常口不择言,鲁莽行事,给世界落下许多笑柄。
1960年赫鲁晓夫离开莫斯科去美国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西班牙共产党领导人伊巴露丽请他帮一下忙,要求他“寻找一个机会让佛朗哥政权丢丢脸”,因此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就殖民主义问题发言时,强烈谴责了佛朗哥“反动的、残暴的政权”。而当西班牙代表上台进行答辩时,他情绪失控,从脚上脱下皮鞋猛敲桌子,他“使劲用鞋后跟敲打起桌子来”。并同西班牙代表吵得几乎动起手来……”“而且皮鞋尖几乎碰到了佛朗哥的外交部长的脖子…… 。
赫鲁晓夫的鲁莽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笑话。
赫鲁晓夫的逸闻趣事
1956年4月,赫鲁晓夫访问英国,来到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在与英国实业家精英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晤中,他酒后发表脱离发言文稿的“即兴讲话”。赫鲁晓夫说着说着,竟忘了面对的听众是谁,开始用他一贯的风格讲话,其中的一句话竟说:“我们一定要把你们埋葬。”接着,他又尽情地抨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令赫鲁晓夫不解的是,这些英国实业精英们被狗血淋头地骂着还是那么友善,他的一些恶毒的骂语甚至得到经久不息的掌声)当时,多亏在座的英国人都听不懂俄语,而赫鲁晓夫的随行翻译特罗扬诺夫斯基也没有理睬这些“即兴讲话”,只按事先准备的发言文稿进行翻译。
赫鲁晓夫事后不得不一再辩解,并对他的“埋葬”西方论加以修饰,企图自圆其说。后来到1963年11月6日,他在接见美国资本家时承认:“我做不到这一点,资本主义太大了。”
一个严肃的政治家也决不会在那样的外交场合用如此粗鲁的语言讲如此敏感的问题。
赫鲁晓夫和猪的政治笑话
赫鲁晓夫在职期间常访问集体农庄。赫鲁晓夫在某地视察养猪场,当地报纸的记者给他拍了一张照片。照片洗出来,准备发表了,编辑们却为照片说明大伤脑筋。“就写和猪在一起的赫鲁晓夫同志吧。”一个编辑说。总编一听,批评道:“怎么能把我们党的领袖写成和猪在一起呢?不礼貌!”
大家绞尽脑汁,继续商量。又有一个编辑提议:“那就写和赫鲁晓夫同志在一起的猪,总该行了吧?”这个建议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这么写,猪显然成了主角,赫鲁晓夫同志倒成了猪的陪衬。跟着又有很多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建议,大家讨论得很热烈……
第二天,报纸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一幅很大的照片,说明如下:“左起第三个是赫鲁晓夫同志。”
赫鲁晓夫是在一九六四年十月十四日“退休”的。在这“退休”二字背后,隐含着赫鲁晓夫无限的心酸。因为那是一九六四年十月二日他结束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之后,飞往黑海之滨休假。
就在这时,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发动了宫廷政变。当赫鲁晓夫返回莫斯科,等待着他的就是在“退休申请书”上签字了!
勃列日涅夫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
(1)在企业管理方面:
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2)在工业方面: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2.概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
如何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
勃列日涅夫是一个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知识贫乏的人,对任何事情都不求甚解,往往用诸如“我们将研究研究”、“我们考虑考虑”这类话搪塞对方提出的问题。只要手头没有讲稿,他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
这个弱智的国家最高领导曾闹出许多笑话来。1979年,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卡特私下会晤,他照本宣科,念着为他准备的稿子,当念到划去的段落时,竟转过头去问翻译:“我还要往下念吗?”
1982年9月,勃列日涅夫到阿塞拜疆视察,在阿塞拜疆党员大会上致祝贺词。他拿错了别人为他准备的另一份讲话稿念了起来,居然没有发觉!由于他的讲话与大会毫不相干,台下听众骚动起来,秘书连忙替他换了一份讲稿,他这才明白念错了稿子!
勃列日涅夫还有浓郁的“勋章情结”。以发奖章、勋章的方式颂扬自己治理下的苏联社会,成了勃氏工作日程中最重要的事,并对此走火入魔。勃列日涅夫说话:“今天,我……代表……苏……苏联政府……授予您勋……章……”
勃列日涅夫当政期间究竟给多少人发了多少奖章和勋章,已无法统计清楚;但可以说清楚的是,他没少给自己发勋章,仅仅以列宁名字命名的奖章他就得了3次,金星勋章得了19枚!翻看历史照片,坐在主席台上志得意满的勃氏,胸前总是左3枚右3枚地挂着一串串奖章和勋章。
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国民经济滑坡,尤其是农业生产连年下降,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力也迅速削弱,苏联变得外强中干,国库空虚,国力下降,党内腐败愈演愈烈,高级干部成了特权阶层。腐败像癌细胞在苏联共产党内扩散,埋下了苏联共产党瓦解的危机。
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的苏联,国民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两位数,经济规模也保持世界第二.
但其主要的消费品却长期短缺;苏联拥有当时世界最多的耕地,但粮食却连年歉收,不得不花大笔外汇进口粮食;苏联的宇宙飞船可以到达月球和火星,汽车却故障频出且耗油惊人;许多苏联百姓家里的家用电器陈旧不堪,电视机爆炸事件经常发生,很多人经常开玩笑说,苏联生产的电视机应当送给敌人
勃列日涅夫选拔官员的标准很简单,只要是曾在他的母校读过书,或来自他工作过的地方的人,都有可能获得提拔。
在给大量亲信委以重任的同时,勃列日涅夫也在逐渐排挤他不信任的人。
以至于苏联著名外交家葛罗米柯曾发过这样的感慨:“我们的政治局就像百慕大三角一样,有的人突然从这里出现,有的人突然在这里消失。”勃列日涅夫还有强烈的“舐犊之情”,对自己的子女异常“宽厚”,竟用公款为子女营造豪华别墅。他的女婿丘尔巴诺夫也青云直上,在短短十年内,由一名低级军官晋升为上将。
而勃氏本人的个人生活也颇受非议,据他的翻译苏霍德列夫回忆,勃氏有两件事干得极好:打猎和开车。
他曾亲眼看见勃氏在打猎时一枪命中野猪心脏。
1973年,勃氏访问美国时,尼克松送了一辆“林肯”牌轿车给他。勃列日涅夫马上拉着尼克松坐到车上,在狭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吓得尼克松和坐在后座上的翻译出了一身冷汗。而在勃氏执政后期,他则总泡在家里看电视、看电影,然后再招来他喜欢的演员,给他们颁发各种各样的奖章和勋章。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点是农业,后者重于工业;
③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④败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
①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两者的政治改革都强调集体领导的原则,经济改革前者重点是农业,后者重于工业;
③结果,前者收效甚微,后者初期效果明显,后期停滞不前;
④败因,两者都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出生于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附近,1985年至1991年,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他在职时期的政策导致了冷战的结束,为此他于1990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他的改革政策也使得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作为改革的重点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调节作用,
改变单一的公有制
小结: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二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启示:
(1)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必须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3)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都应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改革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