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1.空气

课题1 空气 教学设计6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空气》教案
新课预习
任务1
【化学史实】拉瓦锡的定量实验 课本P26图2-2思考:
1.为什么容器中空气的体积会减少?
2.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3.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实验讨论】
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消耗了什么气体?
2.红磷在集气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了什么?
3.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什么?有什么性质?
4.打开止水夹后,为什么集气瓶中能吸入约占集气瓶容积1/5的水?
实验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2.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3.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4.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5.拉瓦锡的实验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我们实验中,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有没有可能大于1/5?
任务3
【分析与思考】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分,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空气和氧气,在组成上面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纯净物:
混合物:
教师备课手记 总第 课时
教学题目(章、节或主题)
 第二单元 课题1 空气

教学课型: ● 新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实践课 写作课 其它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
目的
要求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便能很快适应化学课的教学。

方式
手段
媒体
 演示实验、多媒体、讲授、讨论

教学过程(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板书设计)

引入新课
拿两个塑料袋,分别找两名学生,任意装东西,比谁先装满
因为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人们对空气的认识比较晚。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成分的物质,直到18世纪,通过对燃烧现象和呼吸作用的深入研究,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的多样性和空气的复杂性。那么,空气到底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呢?
讲授新课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早在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1.拉瓦锡实验
多媒体展示图2-2讲解实验
完成学案任务1
2.当代实验
由于汞是有毒的,所以我们用红磷代替汞,仿照这个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原理,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演示实验2-1
注意事项:⑴弹簧夹夹紧胶皮管(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
⑵红磷要过量(将氧气耗尽)
⑶点燃后立即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塞子(防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逸散)
⑷红磷熄灭待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防止瓶内气体在受热时仍然膨胀)
讲授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基本耗尽了集气瓶内空气的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打开止水夹后,大气压将烧杯里的水压入集气瓶中,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体积就是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观察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面上升至原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
总结:反应原理: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误差分析:偏低:⑴红磷量不足
⑵装置漏气
⑶为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⑷导管内未事先注满水
偏高:⑴实验前没夹紧弹簧夹
⑵插入燃烧匙过慢
3.改进实验
①可以用铁生锈的反应;②用白磷在密闭的装置中反应(钟罩、试管均可)
4.空气成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实验仪器的不断精密化,空气中的其他成分也被科学家通过实验一一发现。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讲授: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我们把它叫做混合物。而空气中的氮气或氧气都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我们把它们叫做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纯净物
区分方法: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因此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比如红磷、氧气。
混合物则不能用化学符号表示
板书设计
§2.1空气
一、空气的组成
1.拉瓦锡实验 3.空气组成
2.改进实验 4.混合物、纯净物
拓展练习
1.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2.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
A.木炭 B.蜡烛 C.红磷 D.硫磺
中考链接
1.(兰州)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 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 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 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2.(海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3.(永州)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为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作业布置
课时2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的各种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电光源等领域,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
1.氧气
PPT展示图2-5
概括:①医疗急救(可供给呼吸)
②登山潜水(可供给呼吸)
③燃料燃烧(助燃性)
④炼钢气焊(助燃性)
⑤宇宙航行(可供给呼吸)
讲授:性质决定用途[来源:Zxxk.Com]
2.氮气
PPT展示图2-6
概括: ①化工原料
②作保护气如食品充氮防腐(化学性质稳定)
③医疗冷冻麻醉
④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完成29页讨论
结论: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稳定
3.稀有气体
PPT展示图2-7
概括:①电光源(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②保护气(化学性质稳定)
③制造低温环境
结论:稀有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稳定
提问:稀有气体是纯净物吗?
不是,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的总称。
三、保护空气
洁净的空气对于人类和其他动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的空气约为12 m3~16 m3。但是,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故保护我们的空气已成了全世界人民都关注的问题。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仍能保持空气的洁净。如果进入空气的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数量超出了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PPT展示图2-8
环境问题:①全球气候变暖(二氧化碳含量过高)
②臭氧层破坏(制冷剂氟利昂)
③酸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组织阅读31页资料卡片
完成学案6、7
保护措施: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
②使用清洁能源
③积极植树造林
板书设计
§2.1空气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三、保护空气
1.氧气  1.大气问题
2.氮气 2.保护措施
3.稀有气体
拓展练习
1.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可根据它们下列性质中的 ( )
A.颜色 B.能否使火焰熄灭 C. 状态 D.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A.N2 B.O2 C.CO2 D.空气
中考链接
1.(本溪)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它们可以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可以防腐[来源:学科网]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等其他成分1%
D.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常温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