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0 《论语》十二章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10 《论语》十二章

  • 格式:  PPT
  • 大小:  1.37M    64张
  • 时间:  2015-02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4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4页)《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4页)《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4页)《论语》十二章ppt课件(64页)
有关孔子
出生
仪容
早年教育
适齐
初事鲁国
周游列国(留卫期间、过宋之危、相失于郑、受困陈蔡、晚年)
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整理编修古籍
历代追封追谥
影响
尊孔与非孔
程子曰:“论语之书,成于有子曾子之门人,故其书独二子以子称。”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程子曰:“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程子曰:“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程颐读论语
读一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一章
子曰:“学 而 时 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
按时,按一定的时间
(名词作状语)
复习(练习)
同“悦”
顺承
转折
生气,怨恨
也是
了解
孔子
志同道合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⑴子——《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⑵时——“时”字在周秦时候若作副词用,等于《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的“以时”,是“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的意思。
⑶习——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这一“习”字,更是演习的意思。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像礼(包括各种仪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这些,尤其非演习、实习不可。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
⑷说——音读和意义跟“悦”字相同,高兴、愉快的意思。
⑸有朋——旧注说:“同门曰朋。”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就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译文用“志同道合之人”即本此义。
⑹人不知——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所以未给说出。
⑺愠——yùn,怨恨。
⑻君子——《论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这里是指“有德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演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 不习乎?”

每天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出主意
转折
转折
诚实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温习(练习)
⑴曾子——孔子学生,名参(sēn),字子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⑵三省——xǐng,自我检查,反省,内省。“三省”的“三”表示多次的意思。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上加数字,这数字一般表示动作频率。而“三”“九”等字,又一般表示次数的多,不要着实地去看待。这里所反省的是三件事,和“三省”的“三”只是巧合。如果这“三”字是指以下三件事而言,依《论语》的句法便应该这样说:“吾日省者三。”
⑶信——诚也。
⑷传——chuán,动词作名词用,老师的传授。
⑸习——这“习”字和“学而时习之”的“习”一样,包括温习、实习、演习而言,这里概括地译为“复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第三章
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同“又”
顺承
顺承
顺承
迷惑
站立,站得住
顺承
自然规律
顺承
顺承
超过
规范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⑴有——同又。古人在整数和小一位的数字之间多用“有”字,不用“又”字。
⑵立——泰伯篇说:“立于礼。”季氏篇又说:“不学礼,无以立。”因之译文添了“懂得礼仪”几个字。“立”是站立的意思,这里是“站得住”的意思,为求上下文的流畅,意译为遇事“都有把握”。
⑶不惑——“知者不惑” ,所以用“掌握了知识”来说明“不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得了礼仪]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第四章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为师矣。”
温习
旧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并列)
新的领悟(新的知识)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成为
知道、懂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折
迷茫
转折
有害(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第六章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品质高尚(有修养)
忍受
乐于学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多么有修养呀!”
第七章
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学问
……的人
喜欢、爱好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八章
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饭
名词作动词
粗粮(糙米)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乐趣
正当手段
对于
当做枕头
名词作动词
表承接
⑴疏食——有两个解释:(甲)粗粮。古代以稻梁为细粮,以稷为粗粮。见程瑶田《通艺録·九谷考》。(乙)糙米。
⑵水——古代常以“汤”和“水”对言,“汤”的意义是热水,“水”就是冷水。
⑶肱——gōng,胳膊。
⑷枕——这里用作动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
第九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
在其中
顺承
跟从、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流逝

舍弃(停留)
⑴舍——三声,同舍;四声,也作动词,居住,停留。孔子这话不过感叹光阴之奔驶而不复返吧了,未必有其它深刻的意义。
句尾语气词,表感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军队
普通人,男子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第十二章
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仁德
并列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志趣;恳切地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中间了。”
总结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朋—— 温——
乐—— 师—— 知——
思—— 见—— 改——
择—— 逝—— 舍——
学习
朋友
温习
快乐
老师
知道
思考
看见
改正
选择
流逝
舍弃
2、通假字:
不亦说乎:通“悦”,喜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通假字的读音和所通的字应该一样。
3、古今异义:
时:常常,经常。按一定的时间
三:多次
可以:可以凭借
水:冷水
善者:优点,长处

不善者:缺点
这类词要多比较,留心,记忆
匹夫:普通人,男子汉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3、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乐
这类词要多领会,留心,记忆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当、做

了解
懂得
4、一词多义:
它的
他人
5、语气词:
乎———
相当于“吗”
矣——
相当于“了”
也——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
这类词多读多体会,就会明白,无须死记
6、虚词: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曲肱而枕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1、在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对于
于我如浮云
3、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字的用法有:

表转接(转折)(可是,但是,却)

表顺接:表并列、表承接(顺承)、表修饰
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4)面山而居

(表承接)然后
(表转折)
可是,但是,却
(表并列)
(表修饰)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表承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曲肱而枕之

(8)不义而富且贵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表转折)
(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表并列)
练一练
1、讲学习的方法、学习的乐趣和为人的态度。
2、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3、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4、人一定要有志气、品格。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5、讲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
6、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7、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8、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
9、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10、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1、高度赞扬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12、讲学习态度,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