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5.国共的十年对峙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课件PPT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四单元
第十五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四单元
1927年8月1日凌晨,一声枪响划破了南昌城寂静的夜空——南昌起义爆发。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革命军队和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使处在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高高举起的火炬,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它自身又是如何逐渐成熟的?
●课标要求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
●重点难点
1.南昌起义的背景、准备、经过和意义。
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
3.遵义会议的召开、内容和意义。
4.党在不同时期针对主要矛盾制定不同的革命策略。
●时空坐标
一、南昌起义
1.背景
(1)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_____的重要性。
(2)共产党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
(3)南昌附近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
2.过程
(1)1927年8月1日,_______、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
(3)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军队
周恩来
3.意义
(1)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________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走出误区:南昌起义胜利后,起义军原计划南下广州,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是城市,并未转入农村,中国共产党仍未找到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
人民军队
二、土地革命
1.八七会议
(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
①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②确定开展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③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土地革命
2.秋收起义
(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
(2)概况
①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
②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③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
3.“工农武装割据”
(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根据地建设
①创建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
③1931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
(3)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归纳综合:
三、红军长征
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过程
(1)开始: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
(2)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_______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3)结束: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吴起
3.遵义会议
(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
①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
②肯定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意义
①结束了_______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②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左”
毛泽东
4.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
(3)红军长征一结束,革命新局面就开始了。
归纳总结: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关系的变化
一、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找到正确的民主革命道路和确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探究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涵。
【探究素材】
材料一 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
材料二 “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取得了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选集》
【探究思路】 材料一中的“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说明了结论(2)。“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说明了结论(1)。材料二反映了发动农民的重要性,说明了结论(3)。
【探究结论】
(1)武装斗争。
(2)根据地建设。
(3)土地革命。
特别说明: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且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二、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1.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统治,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作出的决定,体现出毛泽东在这次纠正党内重大错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
2.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独立解决党中央领导机关改组问题;改变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做法,实际上确立起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全局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政党,完全可以独立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
3.遵义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力量极度削弱,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的危急关头召开的,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正是这一转折,使得党中央和红军主力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转移到了抗日的前线阵地,执行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红星报》曾刊登一份文件,上面记载:“军委纵队党的干部会议完全同意洛甫(即张闻天)同志关于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一致确认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文件提及的“中央政治局的决议”标志着(  )
A.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指导思想
B.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解析】 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影响。“反对五次‘围剿’的总结的报告”体现的是遵义会议的内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答案】 B
三、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两次历史性转变及其认识
1.第一次转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武装起义、八七会议等拉开了转变的序幕,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并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30年,根据地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标志着第一次历史性转变的完成。
2.第二次转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到1935年遵义会议,中国革命开始在正确路线的指导下转危为安,胜利完成了第二次历史性转变。
3.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脱离实际、照搬外国经验的做法是错误的;虽然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曾犯过错误,但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克服自身错误,正确把握形势,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成熟”的表现是(  )
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第一次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④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党的重要成就。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故排除①。②是新的革命道路;③是遵义会议的意义;④是1927年八七会议的决议。
【答案】 C
一、选择题
1.八一建军节期间,如果你有幸被邀请做历史讲解员,有人问:“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支革命军主要去了哪里?”你的正确回答是(  )
A.转战湘南   B.攻占九江
C.进军井冈山    D.攻占长沙
解析: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整编军队,南下途中受阻,损失严重。保存下来的军队一大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答案:A
2.(2014·扬州高一模拟)1927年,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当时国共合作即将破裂
B.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的开端
解析:八七会议召开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故A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故D项错误。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是八七会议的内容。
答案:B
3.(2014·济南高一检测)“双双草鞋送给红军穿,红球朵朵像呀么像火焰,照到哪里哪里红,星星之火能燎原。”1927年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到十几块,红军达到十万人。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
B.土地革命的开展
C.中国共产党学习俄国的革命道路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指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反映的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这与俄国坚持在城市斗争是不同的,是立足中国国情开创的新的革命道路。
答案:C
4.1930年,闽西苏区掀起文化建设热潮,当时有一首红歌《你追我赶实在忙》唱道:“哥哥栽禾妹送秧,横直疏密要适当,但愿今年多产谷,支援红军打胜仗。”这反映出(  )
A.苏区的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B.土地革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和革命积极性
C.苏区人民期盼结束内战的美好愿望
D.苏区农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解析:材料反映了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支持,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实行土地革命的结果。
答案:B
5.下列与右图所反映的内容有关的是(  )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四次反革命“围剿”
C.八七会议召开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解析:根据图中“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字样可以得出与此相关的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巍峨的遵义城,屹立在乌江边。云消雾散霞光闪,捧出红日照山川。毛泽东,伟大的领袖,英明的舵手,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拨正船头,升起风帆,引导我们胜利向前,向前。
——《遵义城头霞光闪》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三 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云消雾散”指什么?毛泽东成为“舵手”指什么?“拨正船头……胜利向前”又指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
(3)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长征结束后,开始了怎样的“新局面”?
解析:第(1)问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即“遵义城”,在遵义会议上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由此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使中国革命形势转危为安。第(2)问从材料二即可以看出作者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第(3)问结合历史背景来看,长征前中国革命处于一种危险被动局面,而长征结束后则实现了战略转移,保存了革命力量,同时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等。
答案:(1)纠正错误的军事路线。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扭转了长征初期被动挨打的局面,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
(2)①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①冲破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保存了革命的力量。②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③纠正了“左”倾错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2013·新课标全国文综Ⅰ,4分)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解析:本题考查1928年中共六大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A、D两项的表述明显与材料不符,故排除;据材料中的“只有……才”这一关联词可知,中共六大指出的革命的侧重点在城市,故排除C项,本题选B项。
答案:B
2.(2013·广东文综,4分)20世纪30年代前期,“左”倾错误领导人把反对资产阶级同反帝反封建并列,企图毕其功于一役,使中国革命遭受巨大损失。“左”倾错误的表现有(  )
A.把民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
B.坚持国民革命路线
C.放弃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我国“左”倾错误的表现,意在考查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论从史出的能力。题干内容强调“左”倾错误将反对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结合在一起,由此可知该题强调的是在对待资产阶级的问题上该派别所犯的错误,A项与题干信息一致,正确。国民革命主要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B项不符合题意;中共此时正领导人们进行土地革命,C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不是“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与题干无关,故排除。答案为A项。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