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4.古代的经济政策

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免费下载精品高中历史必修2《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中国古代史经济史 农业、手工业、商业、资本主义萌芽
【热点领悟】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经济史
1.文明史观的含义: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2.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分析,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社会政治、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耕文明闻名于世,中国人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课标:
一、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五、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七、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古代中国农业的土地制度:
六、“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一、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春秋战国之后)铁犁牛耕
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
以来)
土地公有制
土地国有制 (实质为私有制)
井田制
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君主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体)
农民土地所有制
另: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④规模小、水平低、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有限(脆弱性)
⑤不利于技术革新(落后性)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领先)
②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精耕细作。
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前两点为主)
1、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
2、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国内外畅销,享誉世界;
3、规模巨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技术先进且不断进步;
4、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
五、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商业起源较早,产生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
期空前繁荣;
2、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对外贸易以
朝贡贸易为主。
3、政府逐渐放宽对商业的限制,但长期实行的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长足发展;商人
社会地位地下;
4、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5、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
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六、“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
1、产生:战国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倡导,后成为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商业在农耕时代总体是抑制,但给予一定的重视——对社会经济和财政税收有作用)
2、原因:①根源: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②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③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3、特点:①贬低商人地位;②限制经营范围;③征收重税;④禁止对外贸易。
4、评价:
积极:封建社会初期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
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萌芽发展,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而且导致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1、含义:
“海禁”(明朝)
严格禁止民间贸易,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原因:
直接原因:
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思想原因:
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3、影响:
1、积极:一定时期内对抗击西方殖民入侵有一定的作用2、局限性:①不能根本上抵制西方殖民入侵; ②妨碍了海外市场的拓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萌芽的发展;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闭关锁国”(清朝)
1、原因
直接原因:
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根本原因: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客观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殖民扩张
2、含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贸易。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3、评价:
①积极:
②消极:
思想原因:
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一定时期内对抗击西方殖民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①不能根本上抵制西方殖民入侵;②(课本18页)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③导致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①根本原因:
七、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 (专制制度的强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
②资本:
③市场:
⑥政策: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资金主要用于买房置地,不是扩大再生产
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封闭性和沉重剥削下农民的贫困使国内市场狭小;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④劳动力:
重农抑商政策下小农经济的发展使大量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
⑤技术:
“以末致富、以本守之”传统观念习俗使很多科学技术未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
其他补充:
1、关于土地兼并(了解):
2、手工业经营形态:
3、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4、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及对其的认识:
5、横向联系:14-19世纪(明清)中西方对比
6、纵向联系:古代中国农业与近现代中国农业问题及苏联农业问题的联系
关于土地兼并:
①造成大量小农破产,使国家失去财政税收主要来源;
②导致阶级矛盾尖锐,危及封建政权。
③使一些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向城市,客观上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到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一些农民成为早期的手工业工人。
(1)根源: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2)表现:
自耕农私有土地的减少、地主私有土地的增加和地主阶层力量的增强。
(3)影响:
(4)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统治者往往采用“均田”和“限田”的措施,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经营形态
管理方式
产品
流通方式
官营
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
不在市场流通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
民间消费的产品
在市场流通
农民的副业
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
1、官营手工业:官府统一管理;规模大,分工细,水平最高;资金雄厚;明前期一直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
2、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私营工商业兴起,明代中叶以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产生雇佣劳动关系
3、家庭手工业:一直作为农业的补充(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为家庭所用,极少进行交换
城市发展状况
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
①从分裂走向局部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地域和时间限制; ④水陆交通的便利; ⑤纸币的出现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标志: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机房即手工工场
手工作坊
区别
出现雇佣关系
表现:
商人雇佣居民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②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最初表现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发展缓慢、水平低,在手工业中也只占极小的比例,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也未能进入真正意义上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而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在16世纪有了长足的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成为这些国家社会生产的普遍现象。
另:手工作坊、手工工场、工厂的区别
名称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人生产资料,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雇佣关系。
生产关系特征
联系
手工作坊
手工工场
工厂
生产资料归工场主所有,雇佣工人和工场主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范畴。
泛指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企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奠定物质基础
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再到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折射出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沧桑变迁,反映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历史必然性。
14-19世纪(明清)中西方对比
近代前夜的危机
封建制度衰落, 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开始资阶革命或改革,建立资’制
重农抑商,封建自然经济居主导,资萌芽缓慢发展
重商主义,资经济发展;开始工业革命,向近代工业国转变
“海禁”、“闭关锁国”;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文化专制;钳制思想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思想解放,重视科技
启示:
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才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发展、富强。
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中国古代农业和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热点,解决“三农问题”(如城乡差异、农民工问题、农村体制改革等)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古代农业既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如古代统治者奖励耕织﹑重视兴修水利﹑推广新农具和农作物品种等;也可以提供教训,如古代统治者为重农而抑商﹑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征收较重的赋税等.
中外知识链接 中国近现代的土地制度
一、中国近代的土地制度
1、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_______》,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____和____平均分配土地。 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以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结晶,但这种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__________, 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___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____所有,由国民共享。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天朝田亩制度
人口
年龄
平均地权
原主
国家
二、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土地政策的四次调整。
1、1950年_____,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连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农民翻了身,为新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1953年开始对农业的_______,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1958年________,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4、1978改革开放后,实行___________,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人民公社化运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苏俄(联)的农业政策
为了保卫苏维埃政府,确保卫国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_____政策。战争结束后,列宁继续实行这一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结果导致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为此,用____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联共(布)“十五大”确立了_____的方针,此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赫鲁晓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____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农业集体化
农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