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必修2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必修2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2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免费下载必修2历史《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连连看: 名字浓缩时代发展“烙印”
建国初期
(1949-1952)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
大跃进年代(1958-1959)
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
“文革”时期(1966-1976)
蒋建国、谭解放、吴国庆、张胜利、李卫国、邓土改
高建设、张建强、李互助
孟跃进、张飞跃、潘胜天、王炼钢、葛公社、
杜更生、陈自力、沈图强
朱军、刘卫东、马文革
张红兵、王东方、林子荣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课程标准: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导 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极大地焕发了人们的生产劳动热情。但是,经济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成绩面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提出了不切实际的发展口号。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经受了风雨的考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材料:1949年,我国有5亿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 . 29公斤。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交通严重堵塞,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①帝国主义掠夺
②国民政府搜刮
③战争破坏
全面崩溃
(2)结果:
(3)意义: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1952年基本恢复
材料:
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能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
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1949—1956)总路线:
“一化”: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三大改造
2、“一五计划”(1953—1957)
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毛泽东
(1)背景:落后的农业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2)主要任务:
“一化三改”
优先发展重工业
(3)特点:
(4)成就:
鞍钢、长春一汽、沈阳机床和飞机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
Fgh
乌鲁木齐
兰州
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一汽
武汉
上海
天津
北京
沈阳机床、飞机
【探究】从图中可看出一五的企业分布有何特点?
    原因何在?
特点:基本上分布于东北地区。
原因:地理:
   历史:
资源,交通,离苏联近
重工业基础好
3、三大改造(1953-1956)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加合作社
——和平赎买、公私合营
(2)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1)内容
(3)意义:
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1、中共八大 (1956)
内容:
评价:
①分析社会主要矛盾
②确立党的主要任务
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主要矛盾 + 主要任务
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先进工业国的需求
落后的经济文化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
把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1958):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 “大跃进”:
大办工农业,片面追求高速度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探究:结合上图和此图说明大跃进错在何处?
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严重背离客观规律
以粮为纲
农业跃进
(3)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农村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毛泽东说:“大概十年左右,我们可以在吃饭、穿衣、住房子上实现共产主义。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就是共产主义。”
探究:此图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了何   
   种负面影响?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特征:
高指标、瞎指挥、共产风、浮夸风
(5)后果: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三年经济困难。
3、经济调整:
八字方针——“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
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关系
B、调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C、调整中共与民主党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966-1976)
1、原因:“文革”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2、表现: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3、调整:
(1)1971年周调整,1973年复苏。
(2)1975年邓整顿,经济回升。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历程,可以得出那些经验和教训?
合作探究: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
1960
“文革”
1966-1976
纵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
设历程,可以从中得出哪些经验和教训?
一五计划
1953-1957
探究
1、充分认识国情;
2、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3、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际关系;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发展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不能急于求成。
过渡时期
(1949-1956年)
探索时期
(1956-1966年)
文革时期
(1966-1976年)
经济恢复:(1949-1952年)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中共八大(1956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1958年)
经济调整:(1962—1965年)
三大改造:(1953-1956年)
国民经济的劫难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
本课结构
讲解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