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 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格式:  PPT
  • 大小:  6.27M    48张
  • 时间:  2016-08

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五单元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近代社会生活变化(1840—1949)
1.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2.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
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特点
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影响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1949— )
1.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2.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小结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
总特征:传统、保守 开放、近现代化
①近代时期:西方影响明显,
中西合璧、新旧并存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化、独立化
③改革开放后:国际潮流化
提升总结
近现代以来我国人民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国家把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
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新式婚姻在思想观念和礼仪方面的进步之处。
1.下列属于西餐传入对中国传统饮食产生的影响是
①对中国四大菜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进入餐桌
③经营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出现
④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A.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 ②④
C.②③
随堂演练
2.关于近代中国的剪辫子潮流,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A.归根结底是生产力、生产关系推动的结果
B.反映了在革命风潮的推动下社会风尚的剧烈震动
C.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剪辫子等生活方式的变化又会推动社会关系 的变化
再 见
等级官服
长袍马褂
满汉美食
深宅大院
布衣
粗食
普通民宅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资生活
1. 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表现(1840—1949)
变化主要在城市,近代广大农村仍处在落后、闭塞状态,沿袭传统生活习俗。
(1)物质生活:
衣:鸦战后“洋布”“洋装”渐入城市百姓生活
辛亥革命后, 中山装受欢迎;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服、旗袍、学生装流行
食:鸦片战争后西餐馆、面包房、咖啡馆出现,
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
住:欧式洋房和中西合璧建筑在通商口岸增多
(2)社会习俗:
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革婚姻制度
辛亥革命后,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采用新式社交礼仪、新称呼;采用公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1)西方入侵的客观结果: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的同时,西方文化渗透到国民生活中。
(2)政府的推动。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措施改变社会习俗,人们崇尚新礼仪、追求新风尚。
(3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了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4)经济发展的结果: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近代化也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2. 影响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因素
3.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的趋势和特点
(1)趋势: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走向西化(中西合璧),走向近代化
(2)特点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影响明显。
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城乡差别极大
变化的过程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文化的碰撞,随着民主进程的发展不断加深。
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如服饰的变化)
虽有变化,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1)政治:有利于反专制斗争,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3)思想文化:有利于冲破封建专制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顺应时代潮流。
总之,这些变化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和思想自由化)。
4.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影响
随堂演练
1.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A B C D
随堂演练
2.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 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 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
大脚丫
3.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4.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见,男女批准,婚约始定。”这反响晚清婚俗的变更是
A.媒妁之言把持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
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               
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 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苏式服装(列宁装 布拉吉) 中山装 绿军装
时尚服装五彩缤纷
式样繁多
物质匮乏,统购统销,使用粮票
解决了温饱问题;实施“菜篮子”工程
城市住房拥挤
家具陈设简单
高楼林立,
人均居住面积增加,
启动“安居工程”
娱乐休闲多样化,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

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是社会风尚的主流
2. 新中国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
(2)党和政府切实解决人民的困难,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实行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力。
清朝旗袍
民国旗袍
中国近代女子服饰的变化
中国近代男子服饰的变化
最早“中山装”的式样
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
以文治国




三民
主义
近代服饰变化的特点:
从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北大钟声》
南方饮食
北方饮食
传统饮食
中国 “八大菜系”
川菜
徽菜
鲁菜
苏菜
闽菜
湘菜
粤菜
浙菜
西餐的传入
◆中国传统住宅
(北方“四合院”)
南方“排屋”
逐渐西化
中西合璧

五四前
婚姻习俗的变化
清末传统婚礼

见面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礼节上的尊卑观念已为平等观念所取代
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布拉吉
60和70年代蓝黑装
60-7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
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服饰
防寒保暖 美观 时尚个性
现代服装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化及其特征
总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建立
特征: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
表现:西装、中山装、旗袍同时流行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特征:与政治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表现:列宁装、干部装、绿军装成为时尚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特征: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
表现:服饰美观大方,款式层出不穷。
国家当时为什么要发放这些购物票证呢?为什么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呢?
粮票、布票和油票
改革开放后的饮食结构
60-70年代简洁的家居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