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知识点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知识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知识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知识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知识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第一轮知识点ppt课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月革命的突出特点
十月革命发生在俄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中,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十月革命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从理论角度看,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冲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2.从革命道路看,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然后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3.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十月革命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不能把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从性质和进程上截然分开。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从革命性质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场不同性质的革命。
4.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相结合。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城市的工人运动和农村的农民运动形成了革命形势。而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即在夺取政权的战斗中,则具体表现为工人的总罢工、武装起义和士兵转向革命,而且士兵由反革命的帮凶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对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士兵绝大多数都是穿着军装的农民,因此,工人运动和士兵起义的结合也就是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结合的一种形式。
5.和平合法的斗争同武装起义相结合。二月革命前后只有8天时间,先发生工人罢工与和平示威,而后才发展为武装起义;而十月革命是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合法斗争与非法斗争相结合,可以说,十月革命是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是和平合法斗争同武装起义相结合的典范。
【例1】 (2009·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高三3月联考)二月革命后列宁曾说:“一方面有尽量公开活动的可能(目前在世界各交战国中,俄国是最自由的国家),另一方面没有用暴力压迫群众的现象,最后群众对这个资本家政府,对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抱着不觉悟的轻信态度。”“这个和平与社会主义的死敌”指的是当时的 (  )
A.沙皇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帝国主义 D.反革命叛军
【解析】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因此可以首先排除A。二月革命胜利后,形成了两个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的局面,后来,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一度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联系材料中的“资本家政府”即可判断。
【答案】 B
1.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1)政治上: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2)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外交上;退出帝国主义战争;(4)军事上:组建工农红军,粉碎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的进攻。
2.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建立。
怎样理解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企业
这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当时苏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小生产占优势,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有利于发展生产;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策略,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既能发展生产,又能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主义成分增长;这是无产阶级在掌握国家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的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政策,目的是通过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最终有助于在苏俄建成社会主义。
【例2】 (2009·江苏南通3月)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  )
A.普遍实行私有化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C.实行自由贸易
D.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1.建设社会主义的经济方针和成就
2.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苏联在工业化建设中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1)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帝国主义发动反苏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苏联经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为了避免挨打,必须完成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改造。(2)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是从轻工业部门开始的,而苏联的工业化是从重工业开始的;苏联的工业化采用行政手段保证高积累多投资,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建设资金是靠殖民掠夺、向外国借贷等手段筹集的。(3)之所以有这些不同,是因为:①社会制度不同。②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人类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
③起步的经济基础不同: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十分艰苦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国际上苏联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国内原有的经济文化和技术基础十分落后,资金又十分短缺。
【例3】 (2009·北京东城5月)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作者所谓“消极的东西”在当时是指 (  )
A.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渐趋减弱
B.肃反运动的扩大化倾向
C.苏联农业的落后局面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解析】 此题重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属材料型选择题。注意题干所给时间是1934年,新经济政策实行的时间是1921~1927年。肃反运动发生在1934年底,且与题干材料中的主旨不符。苏联农业落后局面是政策实行所带来的影响,而不是政策本身,故答案为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弊端,从政策本身来说是国家管理一切,缺乏民主、缺少监督,经济上缺少市场、商品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
【答案】 D
热点 世界史上关于农民问题的解决
1.资本主义国家的三农问题
(1)英国:通过圈地运动实现了土地的资本主义化。
(2)法国:在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农村按户分配公有土地;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出售,农村公有土地按当地人口分配;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从法律上保障小农土地所有制。虽然有利于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但造成法国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缺乏和国内市场狭窄,不利于法国的经济发展。
(3)美国:通过《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手续费,就可在西部获得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促进了西部的开发,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市场。
(4)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在获得自由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需交纳高额赎金,这造成了农奴的贫困和国内市场狭小,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苏联解决三农问题
十月革命后,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三年内战时,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
1921年,推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
考点链接
农业与工业紧密相连,农业问题解决得好,必然对国家的巩固和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分析:
1.中国历代采取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农业生产的发展对中国工业化发挥的重大作用,中央近年来采取的“反哺农村”的决策的重大意义。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对工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联系苏俄新经济政策以及中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内容分析,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富裕以及农村的稳定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样题】 2008年10月14日,俄罗斯将黑瞎子岛的一半还给了中国。从此,中俄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请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俄国沙皇解放农奴
图二 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俄农民踊跃交纳公粮
图三 凤阳农民打谷场上庆丰收
(1)俄国近代史上是如何解决土地问题的?试从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此做法作简要评价。
(2)中国近代史上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当时俄国侵略中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俄国十月革命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这给中国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4)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都获得成功,简述两国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解析】 本题以中俄两国历史上的改革、革命和经济建设等为考查内容,设题角度新颖。第(1)问依据图片回归教材知识,进行必要的归纳和概括即可;第(2)问需要从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角度来分析;第(3)问联系十月革命对中国思想界的巨大影响来回答;第(4)问从图片中得出两国主要的改革措施,然后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的角度回答启示。
【答案】 (1)农奴高价赎买份地。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鲸吞蚕食中国领土。这是由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军事性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决定的。
(3)俄国十月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4)苏俄:粮食税;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启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农业政策的制定要维护农民的利益。
变式·预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图二 井冈山会师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因此,苏联在资金分配上,侧重支持重工业。头两个五年计划用于重工业的投资占全部投资的84.2%和82.8%。
1930年1月5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又一次教导俄国农民,使他们明白共产主义到底是什么。他正式使俄国的农庄集体化,成立了农业合作社。
——人民网资料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七条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第九条 如出现缔约一方认为会威胁和平、破坏和平或涉及其安全利益和针对缔约一方的侵略威胁的情况,缔约双方为消除所出现的威胁,将立即进行接触和磋商。
——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道路”的主要异同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中借鉴了苏联的哪些做法?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依据材料三与材料四,分析指出中苏(俄)关系有哪些变化,反映了这两个时期我国分别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发生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同: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异:俄国是城市暴动道路;中国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2)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或工业化);实行五年计划;成立农业合作社。作用: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三大改造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3)变化:由军事同盟关系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明确针对日本到不针对第三国。政策: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根本原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1.(2009·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 (  )
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布尔什维克就是广义派,二是注意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政府。
【答案】 D
2.(2009·广东单科·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但由于脱离了苏俄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而失败。故本题选D。
【答案】 D
3.(2009·山东文综·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解析】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可用排除法,A、B两项分别实施于1918年和1921年,不符合题干中“30年代初”的要求;C项发展农业集体经济强调生产关系,和材料中“技术决定一切”不相符,可以排除。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建设,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2009·江苏单科·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 斯大林开创并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大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实行之初是同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促进了苏联工业、军事的迅速发展。
【答案】 D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
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1)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了革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两次革命都使被压迫人民获得了解放,作了国家的主人。(2)两次革命的指导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3)两次革命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反对帝国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革命,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4)两次革命都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5)在两次革命中,列宁和毛泽东都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6)两次革命的成功都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对世界无产阶级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是极大的鼓舞。
不同点:(1)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它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的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则发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它推翻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在这场革命中,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革命后成立了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内的人民民主政权。因此这一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则是它的必然趋势。(2)俄国十月革命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然后再推向农村。而中国革
命则首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吸取了十月革命的经验,它的胜利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二、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俄面临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下实行的一种特殊的政策,是带有明显军事性的非常政策,就其内容而言是迫不得已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虽然在当时它对于保障战时物资供应、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方面均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它并不具有普遍意义,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阶段。这一政策的理论基础源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于商品和市场关系的否认,他们认为商品生产并不符合社
会主义的需求,只要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来组织生产和分配,就可以实现社会主义,主张取消市场机制,取消商品和货币。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践中弊端十分明显,它严重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以至于1920年底到1921年初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令苏维埃政权十分震惊。
2.新经济政策是对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的一种大胆的突破,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影响较为深远的经济改革。它所反映的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社会发展规律。
新经济政策着力于发展商品生产和多种形式的经营,活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使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向一定限度内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过渡,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改善了人民生活,巩固了工农联盟。这一政策的成功,是立足于多种经济成分——如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其他非社会主义的和非资本主义成分的合作与共存。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在掌握政权后应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基本规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大大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三、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
从经济上来看,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限制了商品经济和货币关系,以行政命令来管理经济,否定价值规律,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片面发展重工业,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手段,以达到高积累多投资。
从政治上来看,斯大林模式又表现为一个高度集权的行政命令体制。对内,它将权力高度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大多数情况下又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就造成了党政不分,共产党领导一切的现象,民主集中制有名无实,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被忽视甚至遭到践踏。干部由上级委派,领导终身任职,基本上不受群众监督,最后形成个人高度集权,并由此衍生出个人崇拜、官僚主义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从而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正常民主生活。
从对外关系上来看,斯大林模式又是一种集官僚主义、主观主义、沙文主义和专制主义作风于一体的大国强权体制。它不顾别国的国情,以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自居,到处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对违反其意志的国家实行从舆论声讨、经济制裁到外交孤立,甚至军事干预或占领的政策。结果造成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削弱了国际社会主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