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ppt课件
第2讲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一、商业
1.春秋战国以来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后世称_________________
为“商人”。
(2)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
__________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3)秦汉:商业发展受___________限制,商业总体水平不高。
(4)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___________相
继问世。
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商品市场
时间、地点
柜坊和飞钱
(5)宋元。
①特点: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②宋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_______,商税收入成为重要
财源。
③元代:_____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6)明清。
①商业繁荣,大量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_____________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了_____________群体,叫做“商帮”,实力最强的是
___________。
“交子”
大都
长途贩运贸易
地域性的商人
徽商和晋商
【误区警示】唐代“柜坊”的出现,反映了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表明统治者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同时其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
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①宋朝以前:特定位置设市,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___________,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②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城郊、乡村的_______更加
普遍;出现汉口镇、________________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
旧时日中为市的_____________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
监管。
市令或市长
“草市”
佛山镇、景德镇、
经营时间限制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示意图
西周——唐
“市”、“坊”
界限明确
政治、军
事功能
宋元明清
打破“市”、
“坊”界限
经济功能
日益明显
特色
特色


【知识导图】
(2)※为什么隋唐以后中国古代的城市得以迅速发展?其主要
表现如何?
①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_________的南移
等。
②表现。
Ⅰ.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
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Ⅱ.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
会,出现___________的说法。
经济重心
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扬一益二”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
①汉唐:西汉时期开通陆海________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唐朝时期广州设________专门管理外贸。
②宋元:_________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期泉州被
誉为当时_____________。
③明清:实行___________政策,中国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
开放广州一地,由政府特许的____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特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__________,其政治目
的大于经济效益。
丝绸之路
市舶使
海外贸易
世界第一大港
“闭关锁国”
“十三行”
朝贡贸易
【史论要旨】中国古代商业处于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同时受政府商业决策的制约,发展缓慢。两宋商业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但始终未突破农耕文明的限制,延迟了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步伐。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1)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①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___________。
②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___________,
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土地国有制
转让与买卖
(2)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①税制改革: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
_________,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的合法性。
②法律确认:秦国_________,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封建土地私有制,此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按亩收税
土地私有
商鞅变法
(3)土地兼并问题。
①出现原因:在_______________下,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造成社会两极分化。
②抑制兼并:北魏到唐前期,政府实行________;明朝政府丈量
全国土地,按_______________收税。
③影响:起到鼓励农民垦荒的作用,但不能真正阻止_________。
封建土地私有制
均田制
人丁和田亩多寡
土地兼并
封建国家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地主
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
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
新的自耕农










(均田、限田)















兼并土地
死亡或逃亡




【知识导图】
2.“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___________、影响农业生产甚
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封建统治。
争夺劳动力
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
(3)表现。
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____________、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_________等措施,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③明清时期: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的政策,实行
________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______________的
发展。
盐铁酒专卖
加重征税
专卖制度
资本主义萌芽
3.“海禁”与“闭关锁国”
(1)明朝的“海禁”。
①原因:担心海上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
②表现:_______开始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_________
___________,对外贸易只能在_________下进行。
与外国互市
擅自出海
明太祖
官方主持
(2)※清代继续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其主要表现如何?有何危害?
①原因: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②表现: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
③危害:妨碍_________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海外市场
【误区警示】 (1)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是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贡赐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如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中国古代城市和商业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依据材料可知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也折射出中国古代城市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规律的认识。
提示:(1)从城市功能上看,先秦至唐代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唐代以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城市的商业活动来看,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由限制到逐渐放松。
(3)从城市数量和规模看,唐代开始,商业城市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至明清时期,出现了大批的工商业城镇。
(4)从城市分布上看,城市的区域分布与经济重心紧密相连,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都分布在江南地区。
【师生互动】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1)影响人口迁移的流向。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2)影响封建经济和观念的变化。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3)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4)影响城市市民的生活。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分析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提示:(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到后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特别是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的贸易往来。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徽商和晋商。
【拓展延伸】明朝对待商业观念的变化
材料“世间人睁眼观见,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人为铜钱,游遍世间。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明朝•《醒世词》
解读:(1)材料反映了明代社会充满了拜金、奢侈等风气,这一现象的出现从侧面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2)材料表明明代轻商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拜金习气滋长,这助长了刺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助长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倾向。
3.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
提示:(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不占主导地位。
(2)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中国古代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一般商人地位较低。
(3)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实行“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的贡赐贸易,但政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4)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城镇商业发展,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中国古代商业起源早,不断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各个时期、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6)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拓展延伸】制约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1)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2)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
(3)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4)国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材料一 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宽,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
——[唐]杜佑《通典》•《食货典•田制下》
材料二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战国]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
材料三 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
——蓝鼎元《鹿洲初集》•《论南洋事宜书》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兼并之弊”现象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提示:(1)原因:土地兼并是中国古代非常普遍的现象。其根源在
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封建社会私有制的发展,导致土地占有
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2)影响:①土地兼并现象导致两种矛盾突出:一是农民负担加
重,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尖锐;二是封建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封建国
家同地主的矛盾严重。②两种矛盾的发展将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封
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
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拓展延伸】井田制逐步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材料“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
解读:材料第一句说明了春秋时期出现公田与私田并存局面;第二句是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的措施。这两句话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者有何异同点?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提示:(1)不同点:
①内容: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农业的根本地位;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多方面限制商人及其活动;严格控制国内市场。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②影响:重农抑商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对防范外来侵略起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2)相同点:①出于维护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②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③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关系:①中国古代的经济特点决定了重农抑商政策。
②“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③闭关锁国政策是“海禁”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3.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提示:(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具体原因
①生产资金不足: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②国内市场狭小: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无力购买商品,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③国际市场缺乏:“海禁”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④劳动力不足:小农经济下,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⑤国家政策不利:“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⑥科学技术落后: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直接挂钩。
【师生互动】如何理解明清时期是中国近代的前夜?
提示:(1)从外部来说,西方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疯狂对外侵略,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从内部来说,“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等政策阻碍了中国经济模式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而康乾盛世以来的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危机之中。(3)明清时期,中西国力兴衰易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导致近代落后挨打。
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及影响
三年6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江苏单科•T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
试做: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考查的基本点是对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结果的认识。本题围绕“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这一课程标准来命题。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古代经济政策始终是高考的重点,高考多是从政策的含义、实施结果与影响角度或者链接角度命题考查。
(2)复习备考时,多运用相关史料,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理解古代经济政策的内涵、特点及影响,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变式备选】(2011•南通模拟)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与此认识相关的社会背景是( )
A.当时国内商品经济繁荣
B.农民承担的封建地租沉重
C.政府倡导重农抑商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解析】选C。本题材料反映了古代投资置办产业以购置田地为主,这实质上主要反映出封建社会重农抑商导致的现象,故答案为C。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和特征
三年15考 高考指数:★★★★★
【例】(2011•天津文综•T2)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集中反映了宋代( )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试做: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命题点是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考查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形态、特点。本题以课程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为命题依据。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高考命题多重视对古代商业发展的表现、特征及影响的理解考查。
(2)近三年江苏高考没有命题,但仍应引起高度重视,备考的角度有:商业发展的表现、商业观念、商业发展的特征。
(3)复习备考时,要注意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表现,同时注意商业发展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及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内在联系。
【变式备选】(2012•皖南模拟)凤凰网载文《谁才是中国传统经济解体的幕后黑手?》中指出:“另外还有社会的发展,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重农抑商、重义轻利观念的改变等,也被认为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但是,许多人忽视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真正黑手——厘金(商业税)。”作者认为( )
A.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
B.人们商品意识的增强冲击了传统经济
C.重农抑商传统是传统经济解体的主因
D.传统经济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解析】选A。由材料中的“许多人忽视了自然经济解体的真正黑手——厘金(商业税)”可知,作者认为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厘金即商业税。商业税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
1.(2011•福建文综•T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析】选D。材料表明,汉朝重农与抑商并行,但百姓并不完全执行,故A、B、C理解错误。材料表明,政府重农但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政府抑商但商人因富有而高贵,这说明政策与现实之间存在强烈反差,故D理解正确。
2.(2010•浙江文综•T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解析】选C。本题考查明朝的对外政策,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从材料可以看出明中后期对外政策有所松动,允许对外官方贸易,这并不能全面反映出整个明代的民间贸易,因此A项的推断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的“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违禁之物夹带出海”说明明政府并没有完全实行“海禁”政策,只是有限度地允许海外贸易,故C项正确,D项错误。
3.(2010•海南单科•T5)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
A.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
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C.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
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宋朝的区域经济发展,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北方“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说明北方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南方“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说明南方工商业发达,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正确;宋朝经济重心南移,A错误;由“兼并之患兴”可以排除B;宋朝北方比南方更稳定不符合史实,D错误。
4.(2010•江苏单科•T21)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一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
材料二 蜀中旧使交子(纸币),惟有茶山交易最为浩瀚。
——[宋]苏辙《论蜀茶五害状》
材料三 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曰江陵、曰真州(江苏仪征)……初数户,后繁之。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五音杂语。……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
——[宋]庄季裕《鸡肋编》
材料四 (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政府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茶叶贸易对宋代商品经济的影响。
(3)茶坊、瓦肆等大量兴起,乃宋代开创之新气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在城市商业布局、思想、文学等方面的新变化。
【解析】本题以与“茶”有关的四组材料为试题情景,体现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运用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考查分析历史现象原因的能力。答案来源有两个: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中原)藉之可以得马”“利之最大者也”,可知,茶叶贸易给宋政府带来了军事(马)、财政(利)等方面的利益,这也是宋代政府实行茶叶专卖的主要原因。第(2)题主要考查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二
反映茶叶贸易中交子使用最为普遍,材料三中“宋榷(专卖)茶之制,择要会之地”“市中茶坊林立,徽人、晋人荟萃”“输之于边,数倍利之,骤富焉”,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茶叶贸易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市镇的兴起,材料四中“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反映出与茶叶贸易有关的城市生活非常繁荣。第(3)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答案:(1)增加财政收入;促进贸易发展;增强军事力量。
(2)促进纸币流通;经济城镇兴起;城市商业繁荣(市井生活繁荣);地域商人出现。
(3)城市商业布局:打破市坊界限;
思想:出现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理学);文学:出现一种更易抒发感情,表现市井生活的新体裁(宋词)。
1.(2011•海南单科•T2)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
A.商业活动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恢复
B.商业畸形发展造成了农民的贫困
C.官商勾结使抑商政策未取得成效
D.重农抑商政策背离了农民的意愿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汉高祖和文帝时商人的实际地位是有区别的,而题干的第一句“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明显是对文帝时商人地位变化的肯定,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汉初时经济凋敝,百废待兴,文帝景帝时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局面,可以判断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材料,C、D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1•海南单科•T3)下列各项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