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两极格局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1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
一、冷战局面的形成
1.背景
(1)实力变化。
①西欧和日本衰落,____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______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增大。
(2)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_______为主导,奠定战后两极格局
的框架。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上矛盾加剧。
美国
美、苏
国家利益
苏联
2.表现
马歇尔计划
北约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
【误区警示】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欧洲:德国的分裂
(1)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______”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
(2)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
立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冷战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亚洲:朝鲜的分裂
(1)朝鲜分裂:美、苏两国分区占领朝鲜半岛使得朝鲜半岛分
裂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人民共和国。
(2)朝鲜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
朝鲜,_________。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_________,1973年美军撤出
越南。
大韩民国
朝鲜民主主义
抗美援朝
越南战争
3.美洲:古巴导弹危机
(1)1962年,苏联准备在______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
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2)美国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
发。
(3)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
结束。
4.影响:
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未发生大的直
接___________,避免了新的___________的爆发。
古巴
武装冲突
世界大战
【史论要旨】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冷战”格局,取代了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苏“冷战”的表现、特点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材料一 全世界自由的人们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
演说(1947年6月5日)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反映的共同本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和区别。
提示:(1)本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理解冷战、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1)区别
①所谓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雅尔塔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②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③而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2)联系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拓展延伸】雅尔塔体系的特点及评价
(1)特点:①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国际关系以美苏冷战为主线。②欧洲一分为二,东西欧分别被苏联和美国控制。③德国一分为二,社会主义的民主德国和资本主义的联邦德国分别被苏美控制。
(2)评价: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对于维持战后长期和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反映了二战期间的国际力量的对比状况,体现了大国的强权政治,它是战后的紧张局势和世界大战危险的根源。
3.归纳二战后两极格局的特点。
提示:(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师生互动】有人认为,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对此应如何理解?
提示:二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二战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美苏争霸成为冷战的主要表现形式。
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关系
三年9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江苏单科·T17)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试做: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下的美苏关系”这一考点,相关内容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等。本题是以课程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为命题的依据,考查对美苏对峙影响的理解能力。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近年江苏高考大多考查对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及阶段特征的理解认识,特别注重对两极格局下国际关系变化的重要史实的理解考查。
(2)考查角度:一是注重对“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德国分裂、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等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二是突出对两极格局形成、影响及国际关系特点的考查等。
(3)复习备考时,应继续重视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朝鲜半岛分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古巴导弹危机等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理解记忆;分析国际大背景下具体史实的特点、影响,突出美苏两极格局实质是两分天下,不同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对抗。
【变式备选】(2012·湛江模拟)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
A.苏联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解析】选A。从材料“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可以排除B;在二战结束后,英法等国家追随美国,故排除C、D;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利益冲突,故正确答案为A。
1.(2011·福建文综·T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并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扣住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50年代”即可解决问题。杜鲁门主义于1947年3月发表,马歇尔计划1948年4月开始实施,“特种战争”1961年发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B、D三项;北约与华约的对峙形成于1955年,同时说明了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C项。
2.(2010·江苏单科·T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解析】选D。本题考查美苏“冷战”,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由“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取得胜利,世界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得到解决;“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意味着美苏由于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冲突而进行“冷战”,D符合题意。A、B、C显然与题意无关。
3.(2009·江苏单科·T19)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
【解析】选C。本题考查苏联的外交政策。赫鲁晓夫上台后改变了斯大林的对外战略,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材料反映的正是赫鲁晓夫的这种意图。
1.(2011·海南单科·T21)下图
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
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 )
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
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
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
【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结合图片和教材中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实质分析。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故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2.(2010·广东文综·T22)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题指南】本题通过设置美国展览会的新情境,实际考查二战后美苏对抗的实质。解答本题关键要迁移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时代特征,把握美苏冷战的含义及表现进行分析。
【解析】选D。本题考查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领导人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在1973年动摇,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排除。
3.(2010·海南单科·T21)美国历史学家沃尔夫·拉弗贝在20世纪70年代说:“一部美国外交史,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可以为这一论点提供依据的首选历史事件是( )
A.柏林危机 B.古巴导弹危机
C.越南战争 D.中东战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论证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读懂题目的要求,“冷战绝非是其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光辉篇章”,那么哪一事件可以作为美国外交史上除冷战以外大书特书的篇章呢,A、B、D三项都是美苏冷战的一部分,因此排除;而越南战争是美国直接参与的“热战”。
1.(2012·聊城模拟)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
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选A。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开始的标志,从此,美苏盟友关系结束,冷战对抗开始,A正确。冷战是指除战争以外的对抗,B不正确;C逻辑关系颠倒;D错误,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是在1955年。
2.(2012·镇江模拟)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朝鲜战争
【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符合题干含义。A项是政治手段,并且不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C项是军事手段,D项是热战,不能体现材料意思,故答案为B。
3.(2012·惠州模拟)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不包括( )
A.稳定西欧经济
B.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C.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D.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解析】选B。马歇尔计划达不到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的效果,支配地位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马歇尔计划与金融的关系不大。
4.(2012·哈师大附中模拟)两个阵营形成了: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的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根除法西斯残余势力。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看,这里两个阵营对立的实质是( )
A.两种社会性质不能相互兼容
B.美苏两国对世界霸权的竞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余火未熄
D.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
【解析】选B。两个阵营是指以苏联为首的华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其由初期的意识形态对立转变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对世界霸权的争夺,从历史发展进程看,B项是实质。
5.(2012·苏北四市模拟)1949年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第二条规定:“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并鼓励任何缔约国或所有缔约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该条规定对于美国来说( )
A.有利于从经济上控制欧洲
B.增强了遏制苏联的经济实力
C.马歇尔计划的使命已完成
D.强化了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地位
【解析】选A。根据时间信息1949年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美国是经济霸主;根据材料中“缔约国应消除其国际经济政策中之冲突”可知,清除国际经济政策冲突有利于经济上占优势的美国的经济扩张。B、C、D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
6.(2012·无锡模拟)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
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解题时应注意“消极影响”这一限制词。①属于其客观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④结论与“冷战”无关;②③符合题意。
7.(2012·无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1946年)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世界各种力量正在进行新的分化组合。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几大力量也相对突出,广大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和历史的发展,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但也要看到,世界各种力量的发展仍很不平衡。
——江泽民《在武汉主持召开国有企业改革
和发展座谈会时的讲话》(1999年)
材料三 《时政评说》:“‘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请回答: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开启了一个特殊的时代,为此美国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江泽民同志论述的要点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冷战”结束后,美国能否建立一个单极世界?为什么?
(4)以史为鉴,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使自己真正成为世界一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第(1)题分析冷战开始的背景,明确美国冷战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第(2)题论述了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的趋势。第(3)题分析冲击美国独霸局面的因素,概括几个政治力量的发展。第(4)题分析在当今政治格局下,中国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措施: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行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①“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发展趋势是多极化,但最终的形成需要很长的时间。②美国虽然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日益增强。③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变化: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总趋势是多极化。
不能。原因:①经济力量多极化决定政治力量的多极化(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②国际政治民主化趋势日益加强;③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
(4)①承认 “一超多强”的现状,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②采取分步走战略。③深化改革开放。④坚持和强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