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2讲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
一、太平天国运动
1.定都天京:1853年,攻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正式与清廷对峙
2.纲领
人口和年龄
国库
工商业
新式学堂
反封建斗争
绝对平均主义
发展资本主义
3.失败
(1)转折——天京变乱。
(2)后期斗争。
①重建领导核心: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指挥军事,让_______总
理朝政,进行政治改革。
②稳定天国局势: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江北大营,在
__________全歼湘军精锐部队。
③天京陷落:1864年,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
败。
洪仁玕
三河镇
太平天国运动
永安建制
阶级矛盾尖锐
太平天国运动
民族矛盾尖锐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军事全盛
天京变乱
后期斗争
天京陷落
【知识导图】
【史论要旨】太平天国运动的伟大意义在于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开始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进步的历史潮流。
二、辛亥革命
1.历史背景
※促使辛亥革命爆发的因素是怎样形成的?
(1)经济基础:清政府所谓“新政”和“_________”改革,客观
上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
预备立宪
资本主义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
新式学堂
__________
革命知识
分子队伍
天赋人权、__________学说
留学教育
自由平等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________)和政党(同盟会)相继建立,明确提出了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5)有利时机: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兴中会
2.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
_________。
3.缔造共和
(1)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
都_______。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_________;确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体制,特别规定实行_______________。
②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____________。
武汉三镇
南京
国民全体
行政、立法、
责任内阁制
民主宪法
司法三权分立
③意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进步意义,推动了中国政
治民主化的进程。
4.历史意义
(1)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_____,建立起资产
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____________深入人
心。
(3)推翻了“______________”,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
势力,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有利条件。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民主共和观念
洋人的朝廷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误区警示】辛亥革命的真正意义不在于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因为共和“徒有虚名”,其实际的意义在于思想启蒙,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潮流。
太平天国运动及其革命纲领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说不定就会看到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国际评述》
材料二 1862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与停滞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马克思《中国纪事》
1.结合材料一、二,怎样理解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前后不到十年,马克思对太平天国的看法出现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马克思对中国革命保持高度关注和同情,前期对太平天国抱有极大期望,充分肯定其反封建的革命性,后期是失望的,指责太平天国政权已经跟清王朝没有多大差别了。
(2)马克思看到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堕落和蜕变,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
【拓展延伸】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原因不是民族矛盾尖锐,它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是阶级矛盾在民族矛盾刺激下的总爆发。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二者有何根本上的区别?
提示:(1)联系:《资政新篇》继承和发展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弥补了《天朝田亩制度》在改造社会方案上落后与空想的不足。
(2)根本区别:二者有关社会发展趋势的设想和经济主张,观点是相反的、矛盾的,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①《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废除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②《资政新篇》允许私有财产存在,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天朝田亩制度》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而《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
3.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提示:(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
(2)后期颁布《资政新篇》,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是时代赋予的新内容。
(3)在反封建的同时肩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是时代赋予的新任务。
(4)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诞生之前,首先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体现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师生互动】“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具体是指什么?理解误区在哪里?
提示:(1)中国近代化的根本阻力来自于封建势力,所谓“减少了阻力”应该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加速了它的崩溃。
(2)以下两个问题应该注意:《天朝田亩制度》维护小农土地制度,不利于近代化;《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但二者都未实施,更不是近代化的“阻力”。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成立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
材料 孙文君既当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各省代表团即发电敦促就任,孙总统遂于阳历1月1号,即旧历十一月十三日,携同顾问员,由沪专车赴宁。……行就任礼,宣读誓词,词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誓毕,旋即发令,改用阳历,以本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临时政府成立记》
1.材料主要记载了孙中山的哪些活动?孙中山的就职誓词表达了怎样的信息?材料表明,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1)材料主要记述了孙中山当选为临时大总统从上海乘专车到南京赴任宣誓就职的情形。
(2)孙中山的就职誓词,宣示了他倾覆满洲政府,忠于民国,为民众服务的决心;同时也阐明了他任职的临时性以及解职条件。
(3)条件: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主要原则?
提示:(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拓展延伸】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与保守的革命
1.激进
(1)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①推翻清朝帝制;②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民国。
(2)以西方近代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①改称谓;②废跪拜礼仪。
2.保守
(1)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所掌控:①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②地方军队主要控制在晚清新军将领手中。
(2)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①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②南京临时政府没有解决土地问题。
3.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提示:(1)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成为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努力探索一条通过革命走向共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救亡道路。
(2)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它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它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3)辛亥革命对现代化的推动,还表现在对经济现代化的推动。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主流。
(4)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
【师生互动】太平天国的“囯”字口中是个“王”字,而中华民国的“囻”字口中是个“民”字,请解读两个字的不同含义。
提示:太平天国的“囯”字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并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中华民国的“囻”体现的是“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体现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的思想。
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三年6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江苏单科·T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试做: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依据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命题,深刻探究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和影响。本题考查知识点涉及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美国政府的模式、联邦共和国等概念问题。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
(1)辛亥革命前后,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时期,旧政府已无法继续统治下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为更多人所接受并产生改造社会的影响。
(2)辛亥革命考查角度:辛亥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政局特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影响,对辛亥革命功绩和作用的认识。
(3)复习备考时,结合辛亥革命时期不同思想、派别之间的观点碰撞和交锋,认识20世纪之初中国社会大变革的历史趋势。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背景应结合清政府革新能力丧失,统治难以为继;民主思想传播,革命成为主流;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信心等角度进行探究分析。
【变式备选】“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 )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选D。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封建统治的基础仍然存在,排除A项;所给材料没有提到民主共和的观念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排除B、C两项;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即材料中的“皇帝倒了”。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原因及革命纲领
三年3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29)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试做: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考查点为太平天国运动,依据课程标准“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命题,意在探究“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本题探究的问题角度是破解历史现象的原因,领悟历史结论——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先进理论作指导。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近几年各地高考题目,大多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作用和局限性的认识和理解。
(2)近三年江苏高考涉及该知识点较少,但复习备考时仍需注意。太平天国运动考查角度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社会原因、革命纲领的特点和作用、太平天国的理论武器及局限性。
(3)复习备考时,注意深刻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和革命纲领,可结合必修2探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农民的处境和要求;关于农民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可结合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使命来分析认识。
【变式备选】史学家认为:“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依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
D.永安封王建制
【解析】选B。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总理朝政,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成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寻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
1.(2011·海南单科·T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解析】选B。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背景。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公派留学生回国后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而“1905年前后”清廷正在搞改革,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公派生对清廷失望,同时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因此相当部分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项。
【误区警示】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留学生是指政府出资派遣学生出国深造。公派生按常理是应该支持政府的,除非政府失去人心,不能代表国家利益。
2.(2009·江苏单科·T5)“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解析】选A。本题考查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中重大历史事件的态度和立场。从材料中的刻意强调“基督教国家”这一信息入手,分析此运动应为太平天国运动,而在义和团运动和北伐战争中英国都采取了武装干涉,可排除B、C两项;在辛亥革命中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D项错误。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
3.(2009·江苏单科·T7)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根据现代化史观,近代历史的发展就是社会近现代化的历程,因此与题干观点相对应的正确选项是B项。A项表述不全面,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比较多,现代化只是其中一条线索;C项错误,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首先谋求民族独立;D项错误,政治前提应是实现政治民主和民族独立。
4.(2010·江苏单科·T22)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
请回答:
(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
(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解析】第(1)题考查学生判断和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第一种说法表明辛亥革命具有突发性的特点,由此可以判断此种说法是把辛亥革命看成是一场政治革命。第(2)题考查学生论证历史结论的能力,学生解答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从“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两个角度列举辛亥革命的影响,进行论证。第(3)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政治、思想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论述五四运动的影响。
答案:(1)政治革命。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2)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能够深入人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对社会习俗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1.(2010·安徽文综·T15)右图是
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
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选A。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爆发,仔细观察漫画和上面文字可知,“葫芦尚未捺下”暗喻四川保路运动尚未被镇压,“瓢儿又起来了”暗示武昌起义即将爆发,A符合题意,B、C说法不够全面,D说法显然错误。
2.(2010·山东文综·T11)下图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解析】选A。从该同学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来看,此事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双重影响,而且,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太平天国运动符合这一评价,故选A项。从“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这一信息,可以推知其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排除B项;从“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可以排除C、D两项。
【误区警示】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先进、落后双重性质:打击中外反动势力,提出《资政新篇》具有近代化的因素;《天朝田亩制度》含有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违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符合时代潮流。
3.(2010·海南单科·T17)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解析】选B。本题通过革命党人发动的两次起义失败后国人态
度的变化,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
先要明确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起义的目的是推
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其次要注意国人的态度变化
的时间,从1895年到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
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人
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说明当时人们对清政府还抱有幻想;而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时,则很少听到“恶声相加”,反而同情、惋惜,说明此时人们对清政府抱有的幻想已彻底破灭了。
4.(2009·广东单科·T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后为限制袁世凯权力,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孙中山又改为责任内阁制。
1.(2012·杭州师大附中模拟)“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论述( )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材料中没有关于太平天国运动更深层次的社会根源的内容,只从西方的冲击谈原因,因此材料不充分,结论也就不可能合理了。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2012·南京、盐城一模)1853年,马克思在《国际述评》中写道:“世界上最古老最巩固的帝国八年来在英国资产者的大批印花布的影响下已经处于社会变革的前夕,而这次变革必将给予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材料中的“这次变革”是指(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析】选B。材料的核心意思是指,经过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加紧了对外扩张的步伐,其中对于亚洲的中国来说,面临的是古老的大门被打开。面对列强的侵略和社会性质的变换,中国社会阶层不断掀起救国的各种探索,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53年”可以判断这个革命是指太平天国运动。
【变式备选】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
A.缺乏科学理论
B.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没有彻底革命精神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为理论指导发动群众,希望建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理想社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太平天国因没有科学理论指导而失败,这是其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李大钊的话形象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因缺乏科学理论指导而失败。
3.(2012·湛江模拟)太平天国《资政新篇》的下列内容说明了( )
A.这个文件适应了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对农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近代农民领袖能够接受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解析】选D。《资政新篇》据史实来看并非农民革命运动的产物,没有适应太平天国革命的需要,排除A;《资政新篇》发表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还未产生,排除B;C也不符合史实;《资政新篇》为洪仁玕所写,其刊印也得到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同意,故正确答案为D。
4.(2012·苏北四市一模)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 )
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B.湖北军政府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竟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相同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解析】选D。材料中两篇文章都提到了“讨胡”意思是说讨伐满清的统治,材料中提到的两个运动都是政治运动,因此可以说“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A项中表述不符合太平天国运动;B、C两项本身表述错误,因为两个运动性质是不同的。
5.(2012·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