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辛亥革命ppt课件免费下载
考点9 辛亥革命
狭义上的辛亥革命,特指武昌起义
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的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全过程
一.武昌起义
(一)背景、条件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反动本质逐渐暴露;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2.条件:
(1)组织基础: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第一次提出“ ”口号。1905年,在日本 成立 ,成为中国第一个 政党。
(2)武装斗争: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重要的是1911年的 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
(3)群众基础:1911年5月 起义提供了有利机会。
3.爆发:1911年湖北革命团体 和 在
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革命党人在10月10日发动起义,占领武昌,成立 ,改国号为 。
4.影响:各省纷纷响应,宣布脱离清政府,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基础过关:
1894
兴中会
振兴中华
东京
中国同盟会
资产阶级革命
黄花岗
保路运动
共进会
文学社
新军
湖北军政府
中华民国
二.中华民国成立
1.建立:1912年1月1日, 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 为国旗,以 纪年,改用公历。
2.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 为主体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3.法令: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 和保护发展 的法令和措施。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涉及国家主权在民,按照 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 等。
(2)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3)性质:是中国第一部 宪法
(4)意义:从法律上宣告 的灭亡和
的确立,成为中国 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孙中山
五色旗
中华民国
革命派
移风易俗
民族资本主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资产阶级
近代民主化
君主专制制度
资产阶级共和国
孙中山先生纪念馆外间墙上镶有一块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上刻“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点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寿终。”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孙中山先生逝世于
A.乙丑年 B.甲子年 C.乙寅年 D. 丙寅年
计算步骤:
(1)换算中华民国十四年是哪一年?
(2)公元纪年年份的个位数对应的天干即为该年份的天干——1925年的个位数是5,该年份的天干是“乙”。
(3)公元纪年的年份除以12以后的余数对应的地支——1925÷12=160余5,对应的地支是“丑”
结论:1925年是乙丑年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结局:1912年3月,袁世凯在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
2.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功绩:
(1)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 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了资产阶级 ,使人民获得了一些 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 的意识。
(3)使 的观念深入人心;
(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 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北京
反帝反封建的
君主专制政体
帝国主义
共和国
民主共和
参政议政
近代化
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如何看待辛亥革命的成败
1.辛亥革命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2.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推翻的不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易混易错】
探究:运用多种史观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从革命史观看,

(2)从现代化史观看,

(3)从文明史观看,
(4)从社会史观看,
(5)从整体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
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发展。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1)各阶级、各阶层都进行了探索,具有广泛性。
(2)从改良到民主共和,向西方探求真理。
(3)革命向纵深发展,具有层次性。
(4)从反封建反侵略的目标看,革命具有继承性。
(5)都取得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近代前期民主革命运动的特点
1、(2011·高考江苏卷)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架构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解析】  A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是按照美国共和制模式确立的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但是并未完全照搬美国模式,如并未实行联邦制,而实行责任内阁制等,排除B。C项不符合史实,袁世凯虽任临时大总统,但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排除C、D。
2、梁启超称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解析:选A。材料中“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体现的是民主观念。
3、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选A。信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并成为社会的共识。
4、(2011·广东文综·T16)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选A。根据材料“改阴历为阳历”,可知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此知识分子把辛亥革命称为“变乱”、“竞袭……皮毛”,而且认为“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由此可见作者持反对态度。B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错误,材料明显反映出乡村的风俗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2012·北京文综)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选C。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清政府晚期革命力量风起云涌,清政府摇摇欲坠,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酝酿改革,企图实行“预备立宪”,欺骗国民,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故选C项。
6.(2011·海南单科)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解析】选B。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是政府出钱出国留学的,归国后理应支持政府,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国力相对强盛,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大为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
7.(2011·海南单科)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
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
选A。辛亥革命前虽有同盟会的成立,但是武昌起义是由革命党人领导的突发的斗争,B项错误;其主力军是新军,C项错误;辛亥革命并未实现资产阶级利益,D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是一次“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8.(2010·海南单科)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
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
【解析】选B。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9.(10年安徽卷)图3 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A 仔细观察图和注释,漫画瓢上有一个“鄂”字,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B不能体现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材料所体现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无法准确的表达当时的形势。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10.(10年全国卷1)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 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 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 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 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答案】C
【解析】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C。其他选项与材料无关。
11.(2011年全国卷文综16)清初著名使人陈先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题诗一手,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 B.抵制保皇势力
C.宣扬传统文化 D.激发民族主义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它在全国民众心中树立了明确而牢固的民主共和信念,使任何独裁、复辟的企图都会受到民众的反对而无法实现。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大的缺陷在于:对外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对内没有规定平均地权。
★拓展延伸

如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