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永久的悔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永久的悔

  • 格式:  PPT
  • 大小:  1.21M    32张
  • 时间:  2016-12

《永久的悔》ppt课件(32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永久的悔》ppt课件(32页)《永久的悔》ppt课件(32页)
歌曲欣赏 母亲
永久的悔
季羡林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季羡林生于1911年,山东清(今临清)县人。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梵文、巴利文专家。
6岁,到济南,投奔叔父季嗣诚。入私塾读书。
7岁后,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设新育小学读书。
10岁,开始学英文。
12 岁,考入正谊中学,半年后转入山东大学附设高中。 在高中开始学德文,并对外国文学发生兴趣。
作者简介:
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
1930年,考人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业方向德文。
1934年毕业后,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任教。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交换研究生,赴德国留学,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文。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946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主持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作者简介:
盈眶(yíng) 简陋(lòu) 俯拾皆是(fǔ) 唾手可得(tuò) 懵懵懂懂(měng)
寄人篱下(lí) 立锥之地(zhuī)
够呛(qiàng) 孤苦伶仃(língdīng)
轮廓(kuò) 模糊(mó) 耕耘(gēng yún) 无缘(yuán) 白面馍馍(mó)
预习检查
自由读课文,思考:
1、作者悔什么?
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第2段)。
子欲养而亲不待(第10段)。
如何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的刮动它的枝叶。子女想奉养双亲而双亲却不在了。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本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
“我”心中的永久的悔。
2、作者离开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的家境贫寒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作者儿时贫困的家庭情况,篇幅不长,却将作者父辈生活的艰辛深深地印入读者脑海,勾勒出了母亲的大致轮廓,为后文的展开铺垫了感情基调。
②“我”幼年的贫苦生活
但“我”却偶尔可以吃到点“白的”或“黄的”,有哪几种途径可以得到呢?
可以从家境较好的大奶奶那里得到一小块馍馍;
中秋节母亲会想办法给我弄一点月饼;
为二大爷割牛草也可得到一点“黄的”。
3 、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体会母亲生活的苦。
a、娘家姓赵,十分贫穷;不识一字,连名字都没有;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从娘家到婆家的五里路。
理解:五里路并不能算是很长的距离,然而母亲却一生都未能够走出过这五里路的距离。母亲一辈子也未离开过家乡,未离开过自己的家。特别是结婚以后,母亲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务劳动上。她把自己一生的时光都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这个家、贡献给自己的子女,而作者年幼时竟然不能理解,成年后也未能尽孝。这里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对她一生苦难的同情。
b、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俭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理解:母亲一生都过着极为艰苦的生活,把仅有的一点点好吃的东西统统留给了儿子,而自己却忍受着吃糠咽菜的困难生活。作者对母亲一生的艰辛生活感叹不已,对伟大的母爱赞叹不已,更是对母亲的思恋与怀念挥之不去 。
C、“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
理解:母亲受尽苦难,饱受对儿子的刻骨思念的折磨。这里饱含了做儿子的对母亲的无限同情和未能尽孝的无穷悔恨。
一般纪念性的文章都会围绕被怀念的对象展开,但本文语言平实,对母亲的描写着墨却极少,只有一处行为描写和一处语言描写,却同样能触人心弦,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1)这是一篇表现母爱的作品,这一点很能引起读者与作者的共鸣;本文感人在于本文所表达的情。(2)作者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作了很多的铺垫,如家庭的贫困表现出母亲生活的艰辛等等。
3、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悔的?
“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荣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容,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资料补充:
当他跌跌撞撞地进了家门,看见母亲的棺材静静地端放在屋子中央,立刻扑向棺材,抚棺放声大哭起来。周围的人上来劝解,他丝毫不听,只是痛哭不止,一直哭到不知道自己在哭。 在等待下葬的日子里,他住在家里,“看见院子里的树上,有母亲亲手砍伐的痕迹,在被烟熏黑了的小厨房里,还有母亲死前吃剩的半个茄子,半棵葱。母亲吃饭用的饭碗,随时用的手巾,都留有母亲的手泽和口泽,地上每一块砖上都印有母亲的脚印,不觉热泪盈眶,失声痛哭起来”。
l933年l2月2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晚上又想到母亲,又大哭失声,我真不了解,上天何以单给我这样的命运呢?我想到自杀。   l934年5月3日的日记写道:     因为想到王妈又想到自己的母亲。我真不明了整八年在短短一生里占多长时间,为什么我竟一次也没家去看看母亲呢?使她老人家含恨九泉,不能瞑目!呜呼,茫茫苍天,此恨何极?我哭了半夜,夜里失眠。 
  他说过,母亲死后,他便再没有过真正的欢乐。直至200l年,九十岁的季羡林回故乡给母亲扫墓,来到母亲墓前,百感交集,“扑通”一下便跪倒下去,眼泪夺眶而出,泪水滴到了眼前的香烛上。
资料补充:
永久之悔 何止季老

珍惜现在 及时行孝
忠告:
暴走妈妈 陈玉蓉
2009年感动中国
人物 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感动中国”候选人——“我的母亲”
布置作业:
为自己的妈妈写一段颁奖词。
祝愿母亲:
健康长寿,
快乐幸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