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化学必修1《3.2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是因为海水里面含有NaCl等物质,NaCl是人们饮食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水溶液呈中性;为了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多孔,没有酸味,和面时要掺入一定量的小苏打……食盐和小苏打中都含有钠元素,你还知道哪些含钠元素的化合物?它们有何性质?有什么用途?
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化合物,所呈现出的性质千变万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琳琅满目难以穷尽的物质世界。你要想详细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请随我们一块走进教材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梳理导引
1.Na2O是________色固体,Na2O2是________色粉末。Na2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O属于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两性”)氧化物,Na2O2________(填“是”或“不是”)碱性氧化物,______(填“有”或“无”)漂白性。

淡黄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
碱性
不是

2.碳酸钠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固体,受热________(填“难”或“易”)分解,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氢钠。转化为碳酸氢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俗名________,______色固体,受热________(填“难”或“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2CO3和NaHCO3都能跟盐酸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aHCO3还能与NaOH等碱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纯碱或苏打


大于
Na2CO3+H2O+CO2===2NaHCO3
小苏打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NaHCO3+NaOH===Na2CO3+H2O
●问题探究
1.Na2O与Na2O2哪个更稳定?
提示:稳定性往往与活泼性相反,即越易与其他物质反应,其稳定性越差。氧化钠受热可转变成过氧化钠,说明其稳定性较差。
常温下,Na在空气中会发生变化,生成Na2O;加热时,则生成Na2O2。Na2O受热时,会继续反应,生成Na2O2。从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中可看出:Na2O2更稳定。
2.甲、乙两同学都来制取较纯净的碳酸钠溶液,分别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
甲:用图1所示实验装置,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CO2直接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乙:用图2所示,将氧氢化钠溶液分成两等份,用下列实验装置,再将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CO2,经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后,长时间通入其中一份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将所得溶液小心加热煮沸1~2分钟,以赶走溶解在溶液中的过量CO2;再将另一份氢氧化钠溶液与此份溶液混合。哪位同学能获得较纯净的碳酸钠?为什么?乙同学的加热煮沸有没有必要?
提示: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时,若二氧化碳不足,则得到的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若二氧化碳大于NaOH的物质的量、小于2倍的NaOH的物质的量,则得到的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若二氧化碳大于2倍的NaOH的物质的量,则得到NaHCO3。即二氧化碳的量很难控制。根据化学方程式:NaHCO3+NaOH===Na2CO3+H2O,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OH混合生成Na2CO3。如果乙同学不对溶有CO2气体的碳酸氢钠溶液加热煮沸以赶尽溶解的CO2,则溶解的CO2与氢氧化钠反应,最终得到的是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结论:乙同学,因为用这样的方法得到了与氢氧化钠等物质的量的碳酸氢钠,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钠。
答案:乙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CO2,很难把握CO2的量,少了,含有氢氧化钠,多了,又有碳酸氢钠。而用等物质的量的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钠。煮沸是为了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溶解的CO2,因碳酸氢钠在100℃以上才分解,所以这里的煮沸,不会使碳酸氢钠发生分解。
●细品教材
1.Na2O
离子化合物,O元素为-2价,一种白色固体,化学性质: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Na2O+O2 2Na2O2
Na2O与Na2O2
2.Na2O2
离子化合物,O元素为-1价,一种淡黄色固体,化学性质:强氧化性;漂白性。
3.有关Na2O2与CO2、H2O的反应
2CO2+2Na2O2===2Na2CO3+O2
2H2O+2Na2O2===4NaOH+O2↑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CO2或H2O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Na2O2时,CO2或H2O与放出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
(2)气体体积关系
若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混合气体体积的 ,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3)电子转移关系
当Na2O2与CO2、H2O反应时,每产生1mol O2转移2mol电子。
(4)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Na2O2)只吸收了CO2中的“CO”,H2O中的“H2”;可以看作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不能发生。)
(5)先后顺序关系
一定量的Na2O2与一定量CO2和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解决问题时可视作Na2O2先与CO2反应,待CO2反应完成后,Na2O2再与H2O发生反应,但实际情况复杂得多。
温馨提示:(1)Na2O由Na+和O2-组成,离子个数比为2 :1,Na2O2由Na+和 组成,离子个数比也为2:1。
(2)Na2O是碱性氧化物,而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
(3)生成条件:Na2O——钠在常温下缓慢氧化;Na2O2——钠燃烧或加热。
4.Na2O2的用途
(1)呼吸面具
(2)潜水艇
(3)漂白剂、杀菌剂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各组中的两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的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  )
A.Na与O2      B.Na2O2与CO2
C.NaOH与CO2 D.碳与O2
【解析】 A中常温下两者反应生成Na2O,燃烧时生成Na2O2;B项Na2O2与CO2反应只生成Na2CO3和O2,与反应物用量和反应条件无关;C中CO2不足时生成Na2CO3,CO2过量时生成NaHCO3;D中O2不足时生成CO,O2过量时,碳充分燃烧,生成CO2,因此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如下图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中盛有干燥的Na2O2颗料。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Na2O2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
A.U形管内红水褪色
B.试管内溶液变红
C.气球a被吹大
D.U形管水位d>c
【解析】 此题解答时容易因定向思维而错选A、B,是因为没有注意到浅红色的水是在U形管中而非试管中。由于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产生O2使气球膨胀,该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广口瓶中空气受热膨胀而出现U形管中水位d>c。
【答案】 CD
●细品教材
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实验设计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各装有少量等质量的Na2CO3、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比较它们放出CO2的快慢。
实验现象 ①两组化学试剂分别混合后都生成无色气体,气球体积膨胀;②碳酸氢钠与盐酸混合比碳酸钠与盐酸混合气球膨胀得快且大。
实验结论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快。
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实验设计 把Na2CO3放在试管里,约占试管容积的 ,往另一支试管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如下图),然后加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否起变化,换上一支放入同样体积NaHCO3的试管,加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加热Na2CO3时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加热NaHCO3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 Na2CO3受热没有变化,而NaHCO3受热后放出了CO2。Na2CO3的热稳定性强,NaHCO3的热稳定性很弱,受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温馨提示:(1)应用NaHCO3和Na2CO3之间的热稳定性的差别,可以鉴别NaHCO3和Na2CO3两种盐的固体。
(2)利用此理原可除去Na2CO3中的NaHCO3。
●典例精析
【例3】 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
A.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B.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
C.分别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D.分别配成溶液,再进行焰色反应
【解析】 A项中的石灰水与Na2CO3和NaHCO3皆能发生反应产生CaCO3沉淀。B项中NaOH虽然只与NaHCO3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但并无明显现象。D项由于两试剂中皆含有Na元素,故也不能用焰色反应区分。C项加热时,只有NaHCO3受热分解,2NaHCO3 Na2CO3+H2O+CO2↑,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可用来鉴别。
【答案】 C
【点拔】 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区分鉴别时,要求各物质的实验现象明显不同,且操作简单易行,这是设计实验时应充分注意的问题。
【例4】 取NaHCO3、Na2CO3、NaCl的混合物100g,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不止,剩下残渣84.5g。将此残渣加入过量盐酸200g,至气泡不再产生后,称量全部溶液的质量为251.5g。求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
【解析】 解:设混合物中NaHCO3质量为x ,生成Na2CO3质量为y。
【答案】 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为5g。
(2009·全国Ⅱ)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解析】 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因为二者不反应故没有现象,A项错误;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误;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误;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发生的反应为: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D项正确。
【答案】 D
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2.74g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g。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 38.7%
【点拔】 解:剩余物质2.12g为Na2CO3,(2.74-2.12)g为分解放出的气体的质量。
方法Ⅰ:设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为x,NaHCO3的质量为y。
●细品教材
实验中的几个问题:
1.做焰色反应的载体为什么用铂丝?能用别的材料代替铂丝吗?
因铂丝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因此常用铂丝作焰色反应的载体,其他凡是灼烧时火焰没有特殊颜色的金属都可以用焰色反应的载体。如光洁无锈的铁丝或镍、铬、钨丝等。
2.实验步骤:(可用五个字描述:洗、烧、蘸、烧、观)。
(1)做过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为什么要洗?
因为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铂丝上会沾附着金属离子,再做焰色反应实验时,沾附的金属离子会干扰焰色反应实验现象,因此再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必须将原来沾附的金属离子洗掉。
(2)做过焰色反应实验的铂丝用什么试剂洗?原因是什么?
用盐酸洗铂丝。因为盐酸能溶解金属化合物,使金属离子容易洗净;盐酸灼烧火焰呈无色,容易判断金属离子是否洗净;盐酸生成金属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汽化挥发而使焰色明显。因此选用盐酸洗。
(3)铂丝洗后为什么要烧?烧到什么程度?
铂丝用盐酸洗后需检验是否洗净,必须经过灼烧才能确定,另外通过灼烧可以使一部分金属离子挥发,除掉用盐酸洗后残留在铂丝上的少量金属离子。灼热时烧到火焰呈无色为止。
(4)灼烧时为什么要在酒精灯的无色火焰处进行?
因为酒精灯的有色火焰会干扰金属离子的焰色反应现象,因此灼烧时必须要在酒精灯的无色火焰处进行(最好用煤气灯,因它的火焰颜色较浅)。
(5)进行钾及钾的化合物发生焰色反应实验时,为什么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
因钾及钾的化合物中可能混有钠元素,而钠的黄色火焰能掩盖钾的浅紫色火焰,而蓝色钴玻璃能滤去黄色的光,这样可以避免钾与钾的化合物中混有钠元素所造成的干扰。因此进行钾及钾的化合物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去观察。
若用K2CO3和Na2CO3的混合物作焰色反应实验时,直接观察到黄色火焰,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则为紫色火焰。
●典例精析
【例5】 某物质灼烧,焰色反应为黄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一定是钠的化合物
B.该物质一定是含钠元素
C.该物质一定是金属钠
D.不能确定该物质是否含钾元素
【解析】 钠的焰色反应是钠单质或钠离子即钠元素具有的性质,故B正确;钠元素的焰色对钾元素的焰色存在干扰,故D也对。
【答案】 BD
【点拔】 (1)焰色反应的元素对象是金属元素,物质对象是单质或化合物。
(2)焰色反应并不是化学反应,但钠、钾等金属单质在燃烧过程中既有化学反应又有焰色反应。
(3)不是所有金属元素都能发生焰色反应。
(4)焰色反应常用于对金属元素(主要考查钠和钾)进行鉴别或鉴定。
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下列有关该无色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Na+
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C.既含Na+又含K+
D.一定含有钠盐
【解析】 该题是对焰色反应现象的逆推判断。焰色呈黄色,说明一定有Na+,而K+的焰色浅紫色会被黄色掩盖,不影响实验结果,有无K+不能确定,A、C项都不对。另外根据溶液呈电中性知不可能仅含一种阳离子,还必须有阴离子,若阴离子为酸根离子,则溶液中含钠盐,若阴离子为OH-,则溶液中含烧碱,即含钠不一定是含钠盐,故D项不对。
【答案】 B
商店里的铝制品五颜六色,有的金黄,有的碧绿,有的鲜红……这些颜色,并不是像涂漆一样涂上去的,而是利用氧化铝的吸附作用吸附着色的。
铝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铝不再继续被氧化,但自然氧化形成的薄膜一般只有几微米厚,不耐磨擦,也不能用来着色。
要进行铝的氧化着色,首先是在铝表面制造较厚的氧化膜,做法是用14的硫酸做电解液,铝制品为阳极,碳棒为阴极进行电解,大约经半小时,铝制品表面生成较厚的氧化膜,可达几十微米,里面有很多孔隙,可以吸附染料分子,铝制品在染色液中浸泡后,染料即被氧化膜吸附,铝制品显示出颜色,最后将染色的铝制品放进封闭液中进行加热,使孔隙封闭。这样,铝制品表面的颜色就会长期保持。
从上面介绍的生产过程可以看到,铝制品氧化着色处理有两个作用:一是氧化膜加厚,增加耐磨性;二是着色后鲜艳美观。

●问题探究
1.我们称氧化铝为两性氧化物、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铝和碳酸氢钠都是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那么铝和碳酸氢钠是两性物质吗?
提示:不是。因为铝跟强碱溶液反应是分三步进行的:
第一步 NaOH溶解铝表面的氧化膜:Al2O3+2NaOH===2NaAlO2+H2O
第二步 失去保护膜的铝跟水反应:2Al+6H2O===2Al(OH)3+3H2↑
第三步 NaOH溶解Al(OH)3:Al(OH)3+NaOH===NaAlO2+2H2O
将二、三两步合并得:2Al+2NaOH+2H2O===2NaAlO2+3H2↑
由以上反应可知,铝并不直接和碱反应,强碱只起了溶解氧化膜和氢氧化铝的作用,所以铝不是两性物质,只是具有像NaHCO3那样,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两种性质。
2.Al2O3是两性氧化物,为什么铝却能在冷浓硫酸或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
提示:氧化铝有各种存在的形式,其性质不完全相同。铝在冷浓硫酸或冷浓硝酸中钝化时,生成的是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它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碱,保护了里面的金属铝不再与酸反应。铝条与Hg(NO3)2溶液反应后放置在空气中生成的是疏松的氧化铝,因此金属铝可以继续与氧气反应。通常实验室里新制的氧化铝是两性化合物,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强碱。
●细品教材
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熔点高,良好的耐火材料。自然界中纯净的Al2O3为无色晶体,俗称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可作入造宝石。
温馨提示:(1)既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
(2)两性氧化物是物质类别,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NO)、过氧化物(Na2O2)等。
(3)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为金属氧化物,却是两性氧化物。
(4)ZnO也是两性氧化物,它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O+2NaOH===Na2ZnO2+H2O。
●典例精析
【例1】 下列关于Al2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l2O3也可以通过分解反应制得
B.Al2O3是两性氧化物
C.Al2O3非常致密,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HCl和NaOH等
D.擦去表面氧化铝的铝条,在酒精灯上灼烧时,熔化的铝纷纷滴落下来
【解析】 A项:4Al+3O 2Al2O3,Al(OH)3是不溶性碱,所以Al(OH)3受热分解也可制取Al2O3,
2Al(OH)3 Al2O3+3H2O;B项:Al2O3与酸、碱反应后都生成盐和水,所以是两性氧化物;C项:Al2O3能与HCl、NaOH反应,所以HCl、NaOH溶液不能盛放在铝制容器中;D项:擦去氧化膜的铝条,在酒精灯上加热时,由于铝很活泼,接着与O2反应又生成一层氧化铝,包在熔化的铝的外层,使得Al不会滴落下来。
【答案】 AB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合物是 (  )
①Al ②NaHCO3 ③Al2O3 ④Mg(OH)2
⑤Al(OH)3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解析】 注意审题,题目要求是“化合物”,防止错选A。
【答案】 C

温馨提示:氢氧化铝是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表面积大,有强吸附作用,用于净水、吸附色素。Al(OH)3只有在与强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才能表现出碱性,也只有在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才表现出酸性。Al(OH)3不溶于H2S、H2CO3等很弱的酸,也不溶于弱碱如NH3·H2O等。
2.硫酸铝钾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明矾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因Al3+的水解反应,其水溶液显酸性。
Al3++3H2O Al(OH)3+3H+
明矾水解所产生的胶状的Al(OH)3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的悬浮杂质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常用作净水剂。
温馨提示:硫酸铝钾和明矾均属于盐类当中的复盐。复盐,即由两种金属阳离子(含 )与一种酸根离子组成的盐,或者说,复盐是由两种简单的盐复合而成的盐。但复盐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明矾又属于矾类物质。矾,即某些硫酸盐的含水结晶。在中学化学里常见的矾,除明矾以外,还有蓝矾(CuSO4·5H2O)、绿矾(FeSO4·7H2O)等。
●典例精析
【例2】 (广东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有一镁、铝合金,作适量稀硫酸恰好完全溶解,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析出沉淀的物质的量随氢氧化钠的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则原合金中镁、铝物质的量比为 (  )
A.21        B.41
C.11 D.12
【解析】 根据图像可以看出使Mg2+和Al3+完全沉淀消耗的NaOH是使Al(OH)3溶解消耗NaOH的4倍。
设Mg2+和Al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和y。
根据反应:Mg2++2OH-===Mg(OH)2↓,
Al3++2OH-===Al(OH)3↓,
Al(OH)3+OH-=== +2H2O,
则2x+3y=4y,解得xy=12。
【答案】 D






【例3】 用含少量镁的铝片制取纯净的氢氧化铝,下述操作步骤中最恰当的组合是 (  )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过量CO2生成Al(OH)3沉淀;⑤加入盐酸生成Al(OH)3沉淀;⑥加入过量烧碱溶液生成Al(OH)3沉淀。
A.①⑤⑥③ B.②③⑥③
C.②③④③ D.②③⑤③
【答案】 C
【点拔】 对于某些最佳选择题中,往往给出2个或2个以上具有类似性的可选项,此时必须从两者的差别中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广东中山市高一级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下列关于Al(OH)3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  )
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B.Al(OH)3是难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C.Al(OH)3能凝聚水中的悬浮物,也能吸附色素
D.Al(OH)3既溶于NaOH溶液、氨水,又能溶于盐酸
【解析】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溶于强酸或强碱溶液,但不溶于弱碱氨水,不溶于弱酸碳酸。
【答案】 D
向100mL 2mol·L-1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100mL时产生沉淀为7.8g,则加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1mol·L-1 B.1.5mol·L-1
C.3mol·L-1 D.7moL·L-1
【解析】 7.8g Al(OH)3的物质的量为0.1mol<0.2mol,不是最大值,则有两种情况。
【答案】 CD
【点拔】 当Al3+与OH-反应时,随着两者物质的量之比不同,生成Al(OH)3沉淀的量也不同,需特别指出的是,生成一定量的Al(OH)3时,Al3+与OH-的物质的量之比也不一定唯一,只要n[Al(OH)3]<n(Al3+),n(Al3+)、n(OH-)就有两个比例关系存在;一个是Al3+有余OH-不足;另一个是n(OH-)>3n(Al3+),过量的OH-又将部分Al(OH)3溶解。
●资料备选
思维误区警示
1.常见金属氧化物的颜色
Na2O白色、CaO白色、MgO白色、Al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