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回顾·拓展二

  • 格式:  PPT
  • 大小:  3.66M    53张
  • 时间:  2015-02

六年级下册_回顾拓展二_优秀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六年级下册_回顾拓展二_优秀课件六年级下册_回顾拓展二_优秀课件六年级下册_回顾拓展二_优秀课件六年级下册_回顾拓展二_优秀课件
回 顾 · 拓 展 二
有趣的民风民俗
那达慕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
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
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
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
还可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
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羊肥马壮的阳历
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
一度的传统盛会。
少数民族的节日蒙古的那达慕
少数民族的节日(蒙古的那达慕)
Text
传统的雪顿节以展佛为序幕,以演藏戏看藏戏、群众游园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精彩的赛牦牛和马术表演等。2009年西藏拉萨雪顿节是8月20号开始,8月26号结束,同时期间将有拉萨国际马拉松比赛一起进行。
节日活动的中心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这里从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领达赖喇嘛的夏日园林。节日来临,罗布林卡以及周围的树林里,一夜之间便会涌现一座色彩鲜艳的帐篷城市,还形成几条热闹繁华的节日市街,几乎整个拉萨城都搬进了这片绿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声舞蹈中过着野外生活,深沉热烈的歌声伴着高原特有的乐器在树影里传播,这是拉萨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少数民族的节日 藏族雪顿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纳西族、基诺族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举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举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举行,节期为二三天。 彝族认为过火把节是要长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样粗壮。后人以此祭火驱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摔跤;或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现在,人们还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少数民族的节日(彝族的火把节)
(傣族的泼水节)
少数民族的节日(白族的三月街)
少数民族的节日(纳西族的骡马会)
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因“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又以奇数为阳。所以端午又叫端阳、端五、重五、重午,民间俗称“五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赛龙舟
吃粽子
元宵节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中秋习俗
中秋月饼
中秋赏月
云南 花灯戏
四川 川戏 《变脸》
上海 越剧 江苏 昆戏
安徽 黄梅戏《女驸马》
贵州 黔戏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2、“元日”是什么意思?
元:第一、起始。
解题
王安石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了解作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20岁以前,随父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了解到民生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公元1070年被任命宰相。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政,后受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废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元日》这首诗就是他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寄托着他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译文:
在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学习第一句
除:去掉。
读好这一行:
让人感受到过年时那种热闹欢乐的气氛。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人们的心情是多么得高兴啊!
学习第二句
入:吹入。
屠苏: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正月初一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这样可以避瘟疫。
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
译文: 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
学习第三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曈”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所以是“日”旁。
读出:无限光明美好的前途。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学习第四句
桃换旧符:现指春联
这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也寓含着除旧布新的意思。
这句与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思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既是写景诗,也是抒情诗。 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放爆竹、春风吹、喝屠苏酒、曈曈日、换桃符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过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齐读本诗
请同学们想象过年的画面,带者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氛,读出作者的乐观自信的情感。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解题
时间
地点
描写的事物
了解作者
生于834至839年,卒于902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 公元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第。登第次年东游,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并称“皮陆”并属皮陆派。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黄巢军下江浙,皮为黄巢所的。黄巢入长安称帝,皮任翰林学士。皮日休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或说后至浙江依钱□,或说流寓宿州以终。
“玉颗珊珊下月轮”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面边撒落下来。
学习第一句
“殿前拾得露华新”
译文:
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学习第二句
“至今不会天中事”
译文: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习第三句
“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学习第四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桂花,写出了一副“夜赏月桂图”。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自在,毫无忧愁。
全诗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一件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同时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有关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有关清明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和端午 【北宋】 张耒lĕi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jù能还。
国亡身殒yŭn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描写七夕节的
秋 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描写重阳节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有关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古诗乱点成异趣
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书法家写了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由于书法家的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慈禧看后大怒,认为书法家故意欺她没有学识,一气之下要治他的死罪。书法家急中生智,赶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王之涣的诗意填的词。”他当场断句吟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转怒为喜,赐给他银子压惊。
游子的家书
有个年轻人出外做生意,半年未归,家里老父老母分外牵挂。终于有一天,父母收到了孩子的信了。可是,读后,父亲欢喜母亲愁,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原文如下:
“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没有标点)

父亲是怎样读这封家书的?
母亲又是怎么读这封家书的?
标点的妙用
父亲是这样读这封家书的:
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母亲是这么读家书的:
儿的生活好痛苦!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