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二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旧版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 回顾·拓展二

  • 格式:  PPT
  • 大小:  1.97M    24张
  • 时间:  2015-0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回顾拓展二
回 顾 · 拓 展 二
教学目标
能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大意,并背诵诗歌。
能够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加强语文知识的积累。
能够对诗歌进行简单的赏析,大致了解诗歌的基调与意境。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里的“元”是什么意思?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2、“元日”是什么意思?
元:第一、起始。
解题
王安石
北宋
政治家
文学家
了解作者
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号半山。20岁以前,随父游历祖国的大江南北,了解到民生疾苦,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公元1070年被任命宰相。不顾大官僚地主的反对,推行新政,后受保守派的攻击,被迫辞职,新法随即废除,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元日》这首诗就是他拜相推行新政时写的,寄托着他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译文:
在阵阵“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人们送走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
学习第一句
除:去掉。
读好这一行:
让人感受到过年时那种热闹欢乐的气氛。
“春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春风把暖气吹入屠苏酒。翻译得更美一点: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人们的心情是多么得高兴啊!
学习第二句
入:吹入。
屠苏: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正月初一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这样可以避瘟疫。
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
“千门万户曈曈日”
译文: 旭日的光辉普照着千家万户。
学习第三句
曈曈: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的样子。“曈”这个字和太阳有关,所以是“日”旁。
读出:无限光明美好的前途。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每年春节人们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联。
学习第四句
新桃换旧符:现指春联
这既是写当时的民间风俗,也寓含着除旧布新的意思。
这句与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的意思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本诗既是写景诗,也是抒情诗。 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
景:放爆竹、春风吹、喝屠苏酒、曈曈日、换桃符
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通过描写人们过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寄托了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感。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忧国忧民的抱负并没有在诗中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种抒情方式叫做情景交融。
齐读本诗
请同学们想象过年的画面,带者辞旧迎新、欢度新年的喜庆氛,读出作者的乐观自信的情感。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
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
应是嫦娥掷与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解题
时间
地点
描写的事物
了解作者
生于834至839年,卒于902年以后。唐代文学家。字袭美,一字逸少。居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襄阳竟陵人(今属湖北天门市)人。 公元867年(唐懿宗咸通八年)登进士第。登第次年东游,为苏州刺史从事,与陆龟蒙相识,并与之唱和,并称“皮陆”并属皮陆派。其后又入京为太常博士,出为毗陵副使。黄巢军下江浙,皮为黄巢所的。黄巢入长安称帝,皮任翰林学士。皮日休的死,说法不一。或说他因故为巢所杀,或说黄巢兵败后为唐王朝所杀,或说后至浙江依钱□,或说流寓宿州以终。
“玉颗珊珊下月轮”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上面边撒落下来。
学习第一句
“殿前拾得露华新”
译文:
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学习第二句
“至今不会天中事”
译文:
到现在,我还不知道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学习第三句
“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嫦娥撒落下来送给我们的吧!
学习第四句
赏析:
这首诗描写桂花,写出了一副“夜赏月桂图”。
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自在,毫无忧愁。
全诗咏物现实,空灵含蕴,以一件事表达了中秋佳节赏月之情,有以小见大之妙。
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同时还运用了想象的手法。
趣味语文
有趣的标点

唐朝大诗人杜牧写过一首题为《清明》的绝句,原诗是: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有人只改动了一下标点符号,竟把它变成一首绝妙的 小令: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趣味语文
如果将标点符号再作改动,这首诗还可以变成一处精妙的小短剧:
【时间:清明时节】
【布景:雨纷纷】
【地点: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由于标点符号的不同,一首诗竟会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多么有趣啊!
感受标点的有趣:
(1)有一次足球比赛,是上海队和广东队对垒。比赛结果一出来,有一位记者便连夜赶写了一篇新闻报道,并且用了一个醒目的标题“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结果,有的读者说是上海队胜了,有的读者说是广东队胜了。你知道他们分别是怎么断句的吗?
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
上海队胜:   
广东队胜:
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
上海队大败,广东队得了冠军。
(2)有一户人家,他们的儿子外出打工,三年过去,杳无音信,突然有一天邮递员送来一封儿子的信,做父母自然喜出望外,妈妈首先去看,读着读着就号淘大哭起来,父亲心里“咯噔”一下,马上去看,去哈哈大笑起来。同一封信,为什么母亲看了号啕大哭,父亲却哈哈大笑呢,原来这封信没有一个标点。
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钱多病少挣了好多钱。
母亲读哭:
父亲读笑:
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钱,多病,少挣了好多钱。
儿子的生活好,痛苦一点也没有,钱多,病少,挣了好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