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8 杨修之死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8 杨修之死

  • 格式:  PPT
  • 大小:  4.63M    68张
  • 时间:  2015-02

《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杨修之死》ppt课件(68页)
古典四大名著: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西游记
著者:吴承恩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最优秀的神话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红楼梦
著者:曹雪芹
《红楼梦》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三国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一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塑造了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正统思想和儒家的仁政思想。同时也谴责了雄豪混战及暴君的苛政,寄托了人民渴求明君仁政、社会安定的愿望。
大家来,看一看三国的人物和故事。
曹操的戏剧舞台形象
曹操
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
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后逐
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
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
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
称帝,追尊为武帝。精兵法,著有
《孙子略解》、《兵书接要》 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
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
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今整
理排印的《曹操集》。
刘备,字玄德
孙权,字仲谋
关羽,字云长
张飞,字翼德
诸葛亮,字孔明
周瑜,字公瑾
司马懿,字仲达
杨修
字德祖,弘农华阴人,汉太尉杨震五世孙。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因才华过人,又是袁术外甥,曹操虑为后患。遂遭杀害。
杨修之

节选自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时间:公元
219年夏。地点:阳平关外
杨修之死
聪明杨德祖   世代继簪缨 笔下龙蛇走   胸中锦绣成 开谈惊四座   捷对冠群英 身死因才误   非关欲退兵
关于课文背景:
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的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杨修之死 》即是后半回的内容。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派兵攻打蜀国,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又退至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由此开始。节选部分着力写了杨修被杀的前因后果。
听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了解文章的内容
庖官(  ): 夏侯惇(  ) 主簿( ): 班师: 恃才放旷: 分食讫( ): 大簏( ): 伺察之( ): 谮害(  ):
Páo  厨师
dūn
bù  文书之类的官
出征的军队回朝
依仗自己的才能而对
自己行为不加约束
qì  完毕
lù  竹器
sì  守候
zèn   诬陷、中伤
补充注释
马超:刘备手下的一员猛将。
夏侯谆:曹操手下很受信任的一员大将。夏侯,复姓。
朝歌长吴质:朝歌,汉代所置的县份,故地在今河南境内; 长,县的行政长官。汉代制度,万户以上的大县,长官为令; 万户以下的小县长官称“长”。吴质,曹丕的亲信。
世子:王侯爵位的继承人。
答教:为应对尊长的提问而事前拟好的答案。
魏延:刘备手下的大将。
庞德:曹操手下的大将。
解释加线的词.
(1)适疱官进鸡汤
(2)数犯曹操之忌
(3)人皆不晓其意
(4)丕如其意
(5)植然其言
(6)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恰巧
忌讳
明白
按照
认为……对的


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并解释
(1).鸡肋
(2)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3)数犯曹操之忌
按拼音填汉字并释意:
(1)竟取匙与众食qì( )
(2)操因疑修zèn( )害曹丕
(3)延弃弓chāo ( )刀
lèi
胸部的侧面
hào lìng
处刑后示众
shuò
屡次



完毕
诬陷 中伤
抓取
找一找: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共哪几件事?对每一次犯忌,曹操各有怎样的心理反应?
日常生活
宫廷斗争
政治活动
杨修因何事何罪被杀?
想一想:从记叙方式上来讲,课文采用了哪种 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
属于插叙。
插叙作用: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甲方: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乙方: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辩 一辩
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根据文中的六件事分析杨修性格特征。
以“读了……,我认为杨修……。”为例说一句话。
1、读了园门改阔,我认为杨修有才能却又有些狂妄,恃才放旷。2、读了众人分酥,我认为杨修目中无主,过于自恃卖弄聪明。3、读了梦中杀人,我认为杨修点破曹操佯睡杀近侍的真正心思,招致曹操的厌恶,心直口快、轻率。4、读了吴质事件,我认为杨修行动过于轻率,缺乏心机。5、读了计出邺城和为植答教,我认为杨修卷入曹室争斗之中,自惹其祸。
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杨修:
恃才放旷 才思敏捷 卖弄聪明 狂妄轻率
何谓“恃才放旷”?依仗(自己的)才能
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
约束。
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
 --明·李贽评《三国演义》
曹 操

曹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1、杨修建议工匠们改造好园门后,曹操原本大喜,后知是杨修之意后,为何”心甚忌之”?
他发现杨修能参透自己心意,而曹操本就自负多疑,处处防备别人,因而“甚忌之”。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可看出曹操的什么性格?
堵众人之口,表现出知错就改,以笼络人心。表现曹操阴险虚伪的性格。
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忌贤妒能 心胸狭窄、生性多疑 虚伪奸诈
老谋深算
杨修的死,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再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则材料,或许你能发现什么……
让我们来读读“告发曹丕密谋、教曹植斩门吏、为曹植作答教”等事。
这些事都告诉我们杨修参与了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人的斗争。
曹操对曹丕和曹植两人由谁来做太子继承魏王一事是颇为犹豫的。
曹植才华横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虽然曹丕文亦可观,但是就文学才华来说,比之乃弟曹植还是颇有距离的,所以作为本身就文采极好的曹操,开始在心里更倾向于曹植一点。曹植和曹丕虽然在文学才华上是曹植占优,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应该说曹丕要胜一筹。再加上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陈群、吴质之流的老谋深算。
杨修因为家学渊源而人又聪慧,所以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争夺对象了。曹植做为一个名闻天下的才子,或许更对杨修的胃口,而曹植这个时候“特见宠爱”又兼主动示好,杨修遂顺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参与了这次残酷的夺嫡之争。然而杨修空负才名,却不及吴质等的老谋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还连带了主子曹植受疑。
再加上曹植身上诗人的狂放风格经常发作,“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励,饮酒不节”( 《三国志》《曹植传》),这个时候又出了一件大事,就是曹植在魏国的都城邺城奔驰于弛道中。弛道,是曹操做为魏王的专用道路,曹植这样做,可以说已经以魏王自居了,所以曹操大怒,结果是“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曹植开始逐渐失宠。
而曹丕却渐渐地在四友的策划下,于夺嫡的争斗中逐渐占了上风。。
  杨修在曹植失宠后,曾经有意疏远曹植,但是因为曹植毕竟是曹操的儿子,所以不敢过于明显,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来往密度,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较缺乏政治上的应变能力的。
曹操虽然有诗人气质,但首先是个政治家,谋士贾诩让他看到了那个时代在立嗣问题上废长立幼的利弊和前车之鉴,对于他来说,他死后维持政权的安定和长久才是第一位的,《三国志》是这样说的:“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不过单是有才策,是不会被曹操杀头的。曹操手下,谋士能臣不可胜数,如贾诩,荀彧、荀攸、程昱等等,却没有一个因为有才而遭曹操忌杀的。单是“袁氏之甥”也不会被杀,象庞德在马超手下就已经具勇名,他的亲哥哥又在刘备手下为官,曹操一样用他和曹仁一起对付关羽。之所以杨修遭杀 ,其实是因为杨修和曹操的政治观点不同,
  杨修的父亲杨彪,是个正统的儒学家,是当朝太尉,他对曹操的所作所为很有看法。凡是与曹操持不同政见的,都遭到他的迫害,如孔融、祢衡等人,后来曹操就以兴平二年袁术僭号天子的事情株连杨彪,理由是杨彪夫人是袁术的女儿,意图除去这个政敌。所以杨修死的原因,跟他隶属于曹操对立面的政治阵营有关。
由此可见,杨修之死,更重要的是因为什么?
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缺乏政治上的敏感性和处理政治斗争的能力,在政治思想上与曹操不同。
1.由于杨修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身边终不免造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杀掉。杨修之死,罪在曹操。 2.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他的被杀是咎由自取。杨修之死,过在自己。 3.由于杨修已深深卷入曹丕和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这场斗争的牺牲品。曹操为身后接班人的安危考虑必将定会杀掉他了。 杨修之死,缘于政治斗争。
杨修被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说一说:杨修死因,曹操自是心知肚明,但杨修却未必尽知,聪明的同学,你知道吗?请结合人物性格, 为他俩设计一段对白。
主公,我何罪之有哇?
或者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述说杨修的心迹.
试一试:杨修的死,留给曹操的是悲痛?懊恼?遗憾?还是……同学们,依你对曹操的了解,他会在杨修墓前(也可以在他自己心里)替杨修拟一幅怎样的挽联呢?
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慧机智知识渊博,可谓英才;
恃才放旷目中无人,终尝苦果。

为人不可恃才放旷,
做事定要三思而行。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想一想:杨修这样死值得吗,如果你是杨修,你有办法保全性命吗?
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聪明之害,乃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中国文明乃由动转入静,主退,主守,主安分,主知足,而成为重持久不重进取之文明。
—林语堂《中国人之聪明》
如何让“杨修之死”的悲剧不再我们身上发生?
1、改建花园大门
2、分食塞北酥饼
甚忌之
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
愈恶之
4、告发曹丕之事
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
操大怒
6、为曹植作“答教”
操大怒
生活小事
宫廷斗争
逐 渐 加 深
鸡肋事件
课堂总结
“古来第一奸雄”
阴险残忍 、 机变狡诈、虚伪 、雄才大略、善于权术,自私自利、残暴、率性、不安、多疑
恃才放旷、 毫无心机、疏放不羁、蔑视权贵、张扬个性
众说纷纭
,杨修!……
(横线上加语气词:哼,啊,嘿,唉,呸,吔 …… )
一字评杨修:
如 何 阅 读 小 说?
一、把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二、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作家创作小说的动机;
三、抓住人物的肖像、行动、心理和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课堂训练
用总结的方法,写一幅对联(内容相对或相关,形式上是对偶句),客观评价杨修.
嫉贤妒能留恶名
深谋远虑建霸业
曹操
杨修
才思敏捷冠群英,恃才放旷遭杀身
足智多谋佐帝王,恃才傲物诫后人
请观看电影《杨修之死》
此曹操非彼曹操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所以,鲁迅先生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三国演义>>的作者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拥刘反曹,
因此对曹操的揭露有不少是虚构的。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
似伪,状诸葛亮之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
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
正确区分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
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
<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幽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历史上的杨修之死
操妒修能是没有道理的:历史上的曹操非常重视人才,他在《短歌行》中说:“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要能为他的政权效力,即使像曾为袁绍著文辱骂过他祖宗的陈琳都愿意接纳,更何况是杨修。
杨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操)请署仓曹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丕)已下,并争与交好。
——《曲略》
曹操杀杨修最早见《三国志》
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袁术)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三国志》
植后以骄纵见疏,而植故连缀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绝。至二十四年秋,公(操)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乃收杀之。修临死,谓故人曰:“我自故以死之晚矣。”其意以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
由此可见曹操杀杨修实不得已。
杨修之才
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见碑背下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jī,调味用姜蒜)臼(jiù,舂米的器具)”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世说新语》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历史的天空
完成《杨修之死》 研讨与练习
请翻到课本P155
一、熟读课文,完成下面练习。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1改建花园大门(虽称美,心甚忌之),
2分食塞北酥饼(虽喜笑,而心恶之),
3点破“梦中杀人”(闻而愈恶之)
4告发曹丕之事(愈恶之),
5教曹植斩门吏(大怒亦不喜植),
6为曹植作“答教”(大怒,有杀修之心),
7私解鸡肋(大怒斩之)
2、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这个小题具有开放性,参见课堂笔记
二、试以下边两件事为例,讨论曹操的性格
1、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亦欲斩之。
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下令来日进兵。
……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
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方忆杨修
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
1、答:揭露曹操的虚伪、奸诈。曹操决不会杀他的爱将夏侯,但也要装装样子,以遮盖众人耳目,表示自己能公平地处理这件事。下令“厚葬”杨修,则表示他有悔悟之意,借以收买人心。
2、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世说新语·容止》)
2、答:曹操追杀匈奴使,表现他复杂的性格
和心态。
三、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1、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3、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 4、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1、杨修平日行事,好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而不加检点,多次冒犯曹操的忌讳。 2、(曹操)装着吃惊的样子问道:“谁杀死了我的近侍?” 3、丞相并不在梦里,你才真是在梦里啊! 4、只要曹操提问,曹植就按照(《答教》的)条文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