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总复习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ppt课件
第16课时 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古代中国农业:①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②土地制度;③农业经济的特征。
2.古代中国手工业:①古代手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②手工业的典型成就;③古代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④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1.耕作方式的演进与影响
(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 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铁犁牛耕
2.土地制度
3.水利技术
(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 工程。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 ”。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3)唐至明清:政府重视水利设施的修建管理,灌溉工具不断改进。
郑国渠
井渠

学法点睛 古代农业经济归纳为
1.耕作“两大阶段”

2.三大土地制度变迁
史观史论
古代经济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古代中国的政治文明和思想文化文明都是建立在经济文明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古代中国文明的基础和源泉。
实录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的一次动力革命。春秋时期,人们已开始用牛耕地,战国时期,牛耕初步推广。此后,铁犁牛耕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基本形态
(1)家庭手工业:手工业长期依附于农民家庭之中,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结合的“男耕女织”经济形式,自给自足。
(2)田庄手工业:随着土地集中,汉代出现田庄手工业,生产生活自给自足。
(3)官营手工业:从汉武帝时代起,政府垄断煮盐、冶铁等行业;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成为职业世袭的“匠户”。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2.主要成就
(1)纺织业
萌芽
妇功
丝绸之路
私营
棉花
雇工
自由劳动力
(2)冶金业
商周
人工冶炼
煤炭
铁业官营
皮囊
水排
灌钢法

(3)陶瓷业
新石器时代
独立
粉彩瓷器

3.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
(3)部门众多,长期世界领先。
学法点晴 古代手工业归纳为“三、三、三”

速记巧记
实录一
中国古代手工业虽技术发达,领先世界,但却没有像近代西方那样出现技术革命。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缺乏革新的动力与社会基础。
实录二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始终作为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实录三
(1)农耕文明时代,手工业处于农业的附属地位,其发展水平受到农业发展程度的制约。
(2)古代手工业与近代工业的最大区别:前者属于手工劳动,后者属于机器大生产。
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种植业为主,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为基本特点。土地私有是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基本形态,历代土地兼并严重。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角度1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特点
提示:(1)分散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
(3)落后性: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催生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
(4)脆弱性:由于天灾人祸的影响,小农很容易破产。

角度2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提示:(1)农耕技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2)经营方式:从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形成了“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
(3)生产组织形式(生产规模):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
(5)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6)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地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角度 古代农业劳动场景
(2011·山东文综,10)右图描绘了汉代
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解题思路

答案 B

1.(龙岩月考)阅读材料:
农田灌溉工具:戽斗和翻车
请回答:
(1)说一说材料所展示的灌溉工具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2)本材料在研究“古代农业经济”方面有何价值?
答案 (1)功能:从低处往高处提水灌溉,有抗旱、排涝双重功能。趋势:技术不断创新,效率大幅度提高,动力不断改进。
(2)价值:水利对古代农业的发展地位重要;人民重视水利工具的革新;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体现了精耕细作的耕作特点;农民生活艰辛等。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主要有官营、田庄、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纺织(葛、麻、丝、棉)、冶金(铜、铁、钢)、制瓷(青、白、彩)为主要部门。丝绸、瓷器产品远销海外,被视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
角度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提示:(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间手工业(田庄、家庭)两种形态长期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

角度 古代的手工业产品
(2010·安徽文综,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

解题思路

答案 C
2.(榆林月考)阅读材料:
材料 
请回答:
材料中图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手工业生产部门的突出成就?这些手工业生产部门在世界历史上占有怎样的重要地位?从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地位:我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中国是瓷器的故乡,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古代中国被称为“丝国”。认识:我国古代在冶铁业、制瓷业和丝织业等方面成就突出,工艺水平很高,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古代中国经济结构主要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历代封建王朝大都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以稳定小农经济;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古代工商业高度发达,并在明清时期以此为基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工商业发展受到限制。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角度 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1)有利因素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犁、牛耕的普及。②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
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角度 古代经济形态
(2007·山东文综,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是自然经济的反映;“有财不行商”则是重农抑商观念的体现;“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反映了安土重迁思想。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但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正确选项应是B。
答案 B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
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
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
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
陕、甘、苏、川、蒙……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根据材料指出汉代农业的特点。
答案 铁农具广泛使用;主要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

(5年15考)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古代中国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的历史影响

【示范1】 范成大的诗句“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反映出古代中国的经济生产方式是(  )。
A.手工作坊 B.小农经济
C.官营手工业 D.商品经济
解析 “田舍黄昏静掩扃”反映出农耕经济下农舍黄昏时的安静,“男解牵牛女能织”反映出男耕女织式的耕作方式,这些信息都透露出小农经济的特点,即以家庭为单位,小规模、男耕女织。因此选B。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经济,与手工业无关,也与商品经济无关,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示范2】(厦门月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分析,可排除C、D两项,而商品经济下人员的流动性不利于宗族聚族而居的村落的形成,故选B。
答案 B

(5年11考)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明代手工业生产
手工业生产部门
【示范3】 (济宁质检)明万历年间“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明中叶后,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材料反映的是雇佣工人等待的现象,这与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无关,故③不正确。“四方无籍游徒”说明①正确,“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②正确。资本主义萌芽重要特征是存在雇佣关系,材料中等待的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反映,故④正确。
答案 D
【示范4】(福州质检)“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行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风。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  )。
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铸业 D.造纸业
答案 A

(5年10考)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中国耕作方式
牛在古代中国耕作方式中的地位

【示范5】 (宝鸡月考)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解析 前者即主张提高农业产量,不要靠扩大耕地面积,而应重视在一定单位面积上多投入劳动。后者意思说,经营农业的规模,需要度量自己的力量,与物力、劳力等相称。
答案 B

【示范6】右图为加拿大发行的纪念中国
农历牛年的邮票。牛是勤劳、富足的象征,
中国古代对牛的重视反映了(  )。
①种植业为主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一大特色 ②借用牛力耕田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色之一 ③牛耕与人们的生活联系密切 ④已出现了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