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ppt课件
中国近代史复习(1840—1949)

一个形态
两个时期
两对矛盾
两大任务
四条线索
一个形态——
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鸦片战争爆发——
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清朝后期(1840—1911年)
北洋军阀统治(1912—1927)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1927—1949)
两个时期
3
1919五四运动
1840
1949
约80年
约30年
旧民主主义
革 命
新民主主义
革 命
两对矛盾
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
民族革命——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主革命——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四条基本线索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近代史特征:
晚清时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西方列强逐步侵华,使中国社会不断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华民族不屈求索,中国发展艰难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现代化)。具体表现:
①政治上:一是列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陷入灾难深渊;二是中国奋起抗争求索,帝制受到致命冲击。(法制化、民主化)
②经济上:一是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二是近代工业蹒跚起步,民族资本艰难成长。(工业化、市场化)
③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谋求民族独立自强成为近代思想主流。(科学化、大众化)
④社会生活上:西风东飘,工业文明的城市化发展成为中国趋势。(城市化、多样化)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蓄意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沦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经过:记忆时间、地点,重大事件。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及危害)
定海
南京
天津
1840年6月
1842年8月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重点问题:鸦片战争的影响
结合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带来的影响?
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
倡导者:林则徐、魏源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专著:《海国图志》等
重点问题:
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打开中国市场,夺取原料产地。
直接原因:中国禁烟运动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对不对,为什么?
不对,观点混淆了战争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应该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来分析。必然性就是应该从战前中英两国情况来分析。
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与世界
装备陈旧、军纪败坏
军事
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思想
闭关锁国
外交
封建制度腐朽
政治
自然经济
经济
世界
中国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和巩固
殖民扩张
已经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船坚炮利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扩大海外市场和殖民地
中国:封建制度腐朽和中国落后
夺取市场和原料产
地加紧对外扩张







鸦片战争英国取胜、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是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政、经、军)
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
“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查办,中国就不会失败”这个观点对不对?请结合史实说明。
此观点没有看到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趋势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原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提出修约要求
(2)过程:①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 ②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求和。
(3)结果: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开放包括天津在内的11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外国人可在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赔偿巨额白银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政治上: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中国半半社会的程度加深了。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抗
经济上:自然经济经济进一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洋务运动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历程,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思想上: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产生。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产生,提出商战、君主立宪思想。
重点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继续
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
战争性质
战争影响
扩大
从战争进程看
侵略力量扩大
侵略时间增长
侵略区域扩大
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从危害和影响看
开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的破坏程度加深
练习
1.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请回答: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材料中三次战争清政府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为什么?
不完全正确。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答案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开始并逐步加深。
(3)为什么说“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产生了一个新中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什么因素?
(3)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等先后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逐步觉醒,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潮流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材料 史观是史学研究的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包括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等。
请回答:
(1)请任选材料中的两种史观,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革命史观: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球史观:中国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化史观:客观上使中国出现近代工业,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文明史观:中国的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一般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试以这种史学范式,各举一事件说明中国近代前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进步。
(2)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根本:封建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其次是外国入侵带来的民族矛盾尖锐。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发展历程。
(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851年1月,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首都
(2)达到全盛时期。到1856年上半年,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3)由盛转衰,再到失败。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由盛转衰。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
三)、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土地和产品的分配原则和方法
评价: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
《资政新篇》
内容:政治、经济、文教、外交
评价:进步、空想
太平天国战争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把旧式农民战争推向最高峰;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2)失败原因: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华野心的警惕性非常不够,缺乏理性的认识。
(3)教训: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但它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的时代特征
1、背景:
2、革命任务新
3、治国方案新
4、失败原因
5、所属革命范畴新
1、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堂、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2、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发动和组织了太平天国运动。当时曾到过天京的西方人富礼赐曾发表评论说:“天王之基督教不是什么东西,只是一个狂人对神圣之最大的亵渎而已”。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
A.是彻头彻尾的中国宗教
B.与西方宗教思想没有任何联系
C.遭到了列强的强烈反对
D.只是农民表达思想主张的工具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从经济结构开始,进而引起社会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
鸦片战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鸦片战后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
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地位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仍占统治地位
洋务企业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本课小结
经济史
考试说明
1840
鸦片战争
1842
中英《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1851
1856
第二次鸦片战争
六十年代
六、七十年代
洋务近代企业及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时间:鸦片战争后。
地点:通商口岸 。
特征:甲午中日战争前数量较少,外国侵略主要以商品输出和掠夺原材料为主。
实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
自由开放富有侵略性
1、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表现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农产品商品化
3、影响
积极: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市场)
消极: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自由劳动力
国内市场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材料一:战后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5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不能出口。”
材料二:《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
从以上材料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
A、中国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倾销商品
掠夺原料
洋务运动
时间:19C60—90S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英法联军
内忧
外患
天京
天津
北京
1、背景
2、主张和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朝统治。
(中体西用)
3、代表
4、实践活动
军事工业
中央 奕訢
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近代教育制度
民用工业
近代海军
地方
内外交困,统治危机,
洋务运动
封建性
资义色彩
买办性
垄断性
早期的官僚资本
军 事 工 业
民 用 工 业
动动手
军 事 工 业
民 用 工 业
“自强”
“求富”
机器生产
封建官办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左宗棠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崇 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北洋海军
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建立近代海军
1862年,为培养翻译及外交人才,在北京设立同文馆。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5.洋务的评价
局限性----中体西用
只学科技,没认识制度的落后性。
进步性
①、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刺激了民资发展。
②、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侵;
③、推动封建经济的瓦解。
近代化的起步
民族资本主义
一,发展历程
二,制约民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三,民资的历史地位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二)背景: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三)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封建社会后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萌芽
洋务运动诱导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外商企业的刺激
返回
贻来牟机器磨坊
发昌机器厂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产生:
19C六七十S
I
A
G
C
D
B
F
E
H
J
K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小结
夹缝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春天
较快发展
空前打击
陷入绝境
获得新生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
(3)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
有学者认为,外国商品输入造成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可以作为该观点直接证据的是
A.19世纪末镇江海关报告称:“从前如江北内地各州县,均用洋布,近则用土布者渐多。”
B.20世纪初有人指出:“商市展扩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者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C.1853年的《顺德县志》载:“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D.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这里对棉织品的需要,和在广州、上海一样,长期受到限制。”
C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这表明他主张(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
A.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传播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D
1847年,英国商人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人所织的白而结实的布比我们的货物贵得多。我在上海发现,由于我们的布代替了他们的布,他们的织布业已迅速下降了。”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洋布物美价廉,竞争力强 B.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土布做工粗糙,价格昂贵 D.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B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1)、衣
长跑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食
19C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西餐馆,七八十年代后,西餐成为时尚
(3)、住
在南北方的大城市,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4)、行
1881年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1872年成立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
1918年航空业起步
(5)、报刊
1872年《申报》是近代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84年《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先河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汇;
2.政府政策的推动;
(例:清政府、民国政府)
3.民主革命的发展;
(例: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
4.传统习俗不合乎时代潮流。
综合探究
1、开眼看世界的背景及目的
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中西联系扩大。
(2)先进志士: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樊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西学东渐
一、开眼看世界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地主阶级抵抗派)
近代中国开眼
看世界第一人
(1)、林则徐
①地位: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②主要活动:设立译馆,翻译
报刊和《各国律例》;组织编
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
史地理。
③影响: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
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2)魏源
①地位:放眼世界的先行者。
②主要活动:编写《海国图志》,
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材料1:“徐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 ——林则徐
材料2:“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
① 林则徐和魏源关注的焦点(共同点)是什么?
②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目的何在?
④ 从“师夷”的内容和“救亡”途径上看,林则徐、魏源的思想有何局限性?
③ 结合两则材料思考: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开眼看世界”)有何积极影响?
局限:⑴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⑵停留在技术(器物)层面上,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主要是军事技术)
御侮强国,维护封建统治。
三、评价:意义⑴“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
成为一股社会思潮⑵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英法联军
内忧外患
2、表现(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
①体:主体、本质;
②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
③中学:指以孔孟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核心是纲常名教;
④西学:则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
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
⑤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度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
进科技为巩固根本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固有
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2)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用”,即要不要学习
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对学习西方。
(3)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王韬
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是洋务派的支持
者进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
用关系,斥责顽固派,热忱
为学习西方拓展前进道路。
三、评价
⑴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首次实践(指:____________)
⑵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层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二)、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表现
①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Ⅰ、背景
(1)根本原因: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矛盾,制定“大陆政策”
(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Ⅱ、经过
1894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同年,平壤战役,黄海海战,海战使日本取得黄海制海权
辽东战役,制造旅顺大屠杀
1895年,占领威海卫,清朝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丰岛海战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辽东战役
威海战役
割三岛 ——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二亿 ——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
开四口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
允设厂 —— 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更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巨额赔款使清政府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外债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
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Ⅲ、《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列强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Ⅳ、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对日本
对中国
日本利用中国的赔款,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扩充军备,一跃成为亚洲强国,挤进列强行列
清政府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各阶层掀起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②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19C末)
Ⅰ、资本输出
Ⅱ、强占租借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