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历史高考总复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高考总复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总复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1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1.必要性
  (1)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沙皇专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
  (3)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努力。
  (4)克里米亚战争失败激化国内矛盾。
  2.可能性: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舆论宣传,成立委员会,为推行改革做了充分准备
二、“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及评价
  1.内容
  (1)政治上,废除农奴制,给农奴人身自由。
  (2)经济上,农民赎买份地,承担临时义务。
  (3)组织上,加强村社制度,严格控制农民。
  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评价
  (1)进步性。
  ①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农民获得一块份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③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2)局限性。
  ①不彻底性: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村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②掠夺性:高额赎金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掠夺。
  ③欺骗性:改革后农民赎买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史论要旨】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挽救统治危机,重振大国威望。但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经济上: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1)政治体制:建立城市和地方自治机构。
  (2)司法制度: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军事上: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代替募兵制,改革军事管理系统;更新军备,设立中等军事学校
4.教育上: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愿望日益强烈
【史论要旨】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在近代化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迎合了近代化潮流,也为后来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阶级条件和政治基础。
四、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1.必要性——内忧外患
  (1)内忧: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①政治上:幕藩等级森严,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
  ②经济上:幕府歧视工商业,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外交上:闭关锁国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外患:黑船事件和《日美亲善条约》使民族危机加深。
  2.可能性
  (1)1860年“尊王攘夷”运动开始,后来演变为倒幕运动,最终推翻幕府统治。
  (2)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
【史论要旨】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其中对日本封建制度造成最大威胁的是资本主义萌芽,即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它瓦解着封建制度,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的根基。
五、明治维新的基本内容
【误区警示】“殖产兴业”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核心内容,明显表明日本发展工业主要以政府力量为核心,与英国工业革命是手工工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结果是不同的。
六、明治维新的影响
  1.积极性
  (1)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
  (2)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3)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4)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局限性
  (1)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
  (2)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3)文化:藩阀推行愚民政策,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
  (4)国际: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例】(2011·山东文综·T33)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如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解题分析】第(1)题回顾所学关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背景的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2)题,第一问出现不同描述的原因应该从发表言论者的不同阶级立场去思考。第二问作答时应该先选定观点,再进行论述。选择不同的观点,则论述的角度不同。注意论述和自己所选观点一致。比如选择①,则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选择②,则从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角度论述;选择③也应从改革的积极作用作答。总之,注意论点和论据前后一致,不可出现前后自我矛盾的现象,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
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
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高频预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高考命题考查重点之一。如2011年山东文综历史第33题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必要性和影响的考查、福建文综第41题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考查、江苏高考第24题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考查;2010年全国新课标文综第30题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考查、江苏历史第25题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和评价的考查;2009年福建文综第41题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考查、山东文综第33题对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考查、上海高考第17题对明治维新影响的考查等。
复习时,一要注意理解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内容及评价;二要注意分析日本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三要注意两次改革的比较,理解近代化进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列宁则指出:“臭名照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同时他又说:“1861年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就完成了欧洲某些老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1)依据改革的有关内容,分别指出上述认识的基本依据。
材料二 1904~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惨败,由此导致了反对沙皇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1905年革命,对此列宁评论说:“1861年产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2)结合有关史实分析,为什么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第(1)题要注意材料中人物的身份,官员代表的是封建官员的利益,对人民获得的权利感到不满;列宁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认识到改革并没有使人民获得真正的利益。第(2)题主要从改革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分析,俄国仍需进行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1)前者的依据:颁布解放法令,使农奴成为自由的人。后者的依据:农民必须通过“赎买”才能获得土地,没有满足农民无偿获得土地的要求;农奴的“解放”和“赎金”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一定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1861年改革后沙皇专制制度依然存在,落后的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仍然面临着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2.(2012·大同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3年9月日本遣外使团考察记述)(欧洲)上下皆以快美生活为主意,相互精于生理,并以勤劳之力达到其主意为荣,以无为依人而食为耻。……然欧美一般皆生活于利欲之中。如按前所述,其政俗精神属我四民之类。而所谓自主之理,只在一味追营私利,并以此为勤劳之生业。此等固执,余等不敢渝薄。而高等人物中,皆以立议会、设会社、论国政为成就。
——《欧罗巴洲政俗总论》
材料二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依据材料一,归纳欧洲“政俗精神”的主要特征。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对待“考察记述”的态度。
(2)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是在遭受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开展的,但最终的结果不同。请简要分析其结果不同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第(1)题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角度入手分析,第(2)题从两国改革措施方面分析,结合民众对改革的支持与否分析不同的结果。
答案:(1)特征:追求高质量生活、立足勤劳致富和过于追求私利;上层人士的民主参政意识浓厚。态度:日本政府进行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殖产兴业”政策;政府负责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建立样板企业;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扶植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大力拓展海外贸易等。制定和颁布1889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2)阿里改革措施不力,发展工业面临资金匮乏和管理不善的困境;改革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引起人民的强烈反抗,动摇了其统治;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改革旨在加强封建统治和对外军事扩张。日本明治维新前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 向西方学习比较深入,且结合本国国情加以深化,改革措施有力适当,得到比较广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