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ppt课件免费下载原创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ppt课件
第4讲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一、日本侵华
1.局部侵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华北地区日趋殖民
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1)标志:1937年7月7 日______________。
(2)扩大:日本先后占领平津、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
华南的大片领土。
3.侵华罪行
(1)1937年12月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1941年初制造了河北丰润县的__________惨案。
(3)在东北成立专门研究__________的“七三一部队”。
卢沟桥事变
潘家峪
细菌战
二、抗日战争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
(2)过程。
①正式提出:1935年,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
②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③正式形成: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3)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敌后战场
(1)表现。
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了__________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建立______________。
③1940年,彭德怀指挥了______________,主动出击日军。
(2)作用: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
柱。
全面抗战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3.正面战场
(1)表现。
①国民政府组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多次重大战役,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②取得了平型关、_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
(2)结果:
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抗日战争进入相持
阶段。
【误区警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方式和路线截然不同:
正面战场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以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
战;敌后战场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台儿庄
4.胜利原因
(1)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全民族抗战是根本原因。
(2)重要原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
(3)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4)国际因素: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配合与支持。
5.地位影响
(1)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和自信心。
(2)世界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反对外来侵略斗争
民族自尊心
反法西斯战争
三、解放战争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
战爆发。
2.战略反攻
(1)反攻开始: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
主力渡过黄河,挺进__________。
(2)历史意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2)概况:_____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意义:基本消灭国民党军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大别山
辽沈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北平谈判:国共代表达成《_______________》最后修正
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23日解
放_________。
国内和平协定
南京
(3)胜利意义。
①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一个独立
自主的新中国。
②对世界:改变了世界____________,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
和社会主义力量。
③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_____________的
胜利。
政治格局
毛泽东思想
【史论要旨】中国共产党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
井冈山
瑞金
延安
西柏坡
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
共和国
创建敌后抗
日根据地
党的工作
重心转移
【知识导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阅读以下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承诺:承认三民主义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名义;取消红军名义,并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公布
国共合作宣言》(1937.7.15)
1.阅读以上材料,怎样理解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必然性?
提示:(1)日本侵华,国土沦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危机的形势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走向合作抗战。
2.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不同点。
提示:(1)政治背景和实力
①第一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处在发展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也只有少量的军队和弱小的政权,是两个革命政党的合作。
②第二次合作时,国共两党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国民党已成为执政党,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共产党已走向成熟,拥有一支相当力量的革命军队和巩固的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2)合作基础和目标: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共同的目标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国共合作宣言,共同目标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3)合作方式:第一次是党内合作,是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第二次是党外合作,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所属的政权和军队,在战略上相互支持和配合。
(4)结果和前途:第一次合作,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错误,合作中途破裂;第二次合作,尽管两党存在着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维护下,合作坚持到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3.抗日战争有哪些主要特点?
提示:(1)民族性:这场反帝斗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切抗日力量,是一场广泛的民族战争。
(2)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历经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3)以弱胜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亚洲最强大最凶残的帝国主义国家,敌强我弱。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拓展延伸】抗日战争胜利的因素有哪些?其中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因素
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②中国是大国,坚持持久战。
③中共坚持人民战争抗战路线。
④中国军民英勇抗战。
⑤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结成同盟,共同抗战。
(2)根本原因: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解放战争的经过和胜利经验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探究问题。
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中共领袖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以下是其中一封电邀。
毛泽东先生勋鉴: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 蒋中正
八月二十三日
1.从电邀的字面上看,蒋介石“诚心诚意”,“以国家利益为重”。哪些事实能够证明蒋介石搞的是“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提示:(1)谈判期间,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说明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没有和平诚意。
(2)1946年初,国民党撕毁政协协议,发动内战。
2.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行了哪些斗争?
提示: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国家,与国民党先后进行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1)政治斗争(1945.8~1946.6):①派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赴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重庆谈判是民主革命期间国共两党唯一的一次最高级别的谈判;②参加1946年初国民党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一次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尝试。
(2)军事斗争,即三年内战(1946.6~1949.10):①战略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②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③战略决战: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④渡江战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覆灭。
(3)经济斗争: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力保证。
【拓展延伸】蒋介石两度玩弄假和平阴谋——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提示:(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3)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道路。
(4)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5)组成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
(6)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师生互动】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谈一谈你对此有何理解?
提示:(1)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国民党长期搞独裁、搞专制,失去民心民意造成的。蒋介石把自己政权的失败归罪于“天意”, 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2)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进步和国家的独立、富强,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内战和独裁方针,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民意”也。
抗日战争
三年11考 高考指数:★★★★★
【例】(2011·江苏单科·T8)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试做:_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依据课程标准“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命题,意在探讨抗日战争中人民英勇抗战的史实。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史实,江苏高考每年对此都有考查,题目呈现方式灵活多样,图文并茂,但试题难度并不大,大多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的能力。
(2)抗日战争考查角度有:人民战争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根据地开辟、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等。
(3)复习备考时,注意深刻理解下列问题:抗日战争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的抗战存在着一条战线、两个政党、三个战场、全民族抗战等特点。
【变式备选】(2012·武汉模拟)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毛泽东( )
A.认为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解析】选B。结合材料中“1938年”可以看出是处在抗日战争时期,由“陆空两面都作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等信息看出,毛泽东写此段文字的目的是在于通过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来鼓舞全国士气。
解放战争
三年8考 高考指数:★★★★
【例】(2011·天津文综·T7)在毛泽东回到延安的欢迎晚会上,张治中发表感想说:“毛先生此次去重庆,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解决了人民军队的合法性问题
B.决定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C.达成了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国民党承认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
试做:_________
【命题思路】本题依据课程标准“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命题,探讨和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有关史实”。
【思维路径】
【高频预测】(1)抗战胜利后的四年间,国共两党关系从政治谈判走向战争,这段历史是决定国家、民族和两党命运的关键时期,敏感问题较多,各地高考在此命题向来不多。
(2)近三年江苏高考对该考点考查较少,但复习备考时,仍需注意。解放战争考查角度: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解放战争的进程和阶段特征;中共进行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部署和表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3)复习备考时,可充分利用以下图片资料:“三大战役示意图”、“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示意图”,加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和理解。
【变式备选】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解析】选A。根据所学,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争取和平,中囯共产党同国民党政府在重庆进行了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史称“重庆谈判”,中共争取和平、民主、团结的诚意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B项说法错误,抗日战争已经结束;C项说法明显错误;D项应是1949年新政协的意义。
1.(2010·江苏单科·T10)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看,此次战役属于大规模的运动战,主要任务是破坏铁路交通,这符合中共敌后抗战的特点,故本题选择A。太原会战、台儿庄战役属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战斗主要采取阵地战,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平型关战役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33)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
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战役
【解析】选C。从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可知是采用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形式,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中第一次军事上的胜利;武汉战役是中国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
3.(2009·安徽文综·T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正确。A归于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
1.(2011·安徽文综·T16)图5是抗日战
争某一战场的局部示意图,与其相关的
正确表述是( )
A.致力于扭转太平洋战局
B.有利于国际战略物资供应
C.切断了日军的大陆交通线
D.导致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
【解析】选B。材料提供的地图是中国抗战时期远征军路线图,当时中国派远征军,主要是保护滇缅公路,便于国际战略物资对中国的供应,故判断B项正确。A项不是主要目的;C项是1944年打通的,当时谈不上切断;D项此路线的开辟是在1942年,而日本投降是1945年。
2.(2010·北京文综·T18)图7是拍摄于
山海关的历史照片,图中的解放军主力
即将参加(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三大战役的掌握。根据图示文字提示“东北解放军入关”,可判断C项正确,因为东北解放军入关是为了参加解放平津的战役。参与辽沈战役的主要是东北解放军,参与淮海战役的主要是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平津战役是在辽沈战役已经结束的形势下进行的,所以东北解放军入关和华北解放军一起解放了华北全境,取得胜利。A、B、D三项显然与题干不符。
3.(2010·北京文综·T17)“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解析】选D。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全民族团结抗战,应该反映的是民族矛盾,本题应该是指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所以正确答案是D。A项抵抗八国联军侵略并不是全民族抗战,主要是农民阶级的抵抗,而且主要在京津地区。B、C两项主要体现阶级矛盾。
4.(2010·天津文综·T8)《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A.甲午战争爆发 B.中华民国建立
C.抗日战争爆发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选C。本题以《大公报》载文国人的觉醒作为入题点,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中的“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民族自觉史的开端”等不难看出应是全民族的觉醒,全民族的抗争,故选C。
5.(2009·山东文综·T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以下报道:“囗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囗不明囗。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囗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解析】选B。由“沪平通车……济南为终点”和“津浦客车……至沧州”说明平津形势紧张,应为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失守。从空间上考虑不可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因为当时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南方。也不可能发生在内战爆发时,因为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6.(2009·海南单科·T18)“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A.1912~1919年 B.1920~1926年
C.1927~1936年 D.1937~1945年
【解析】选D。这是抗战期间西南联合大学的校歌。注意歌词中的“驱除仇寇”是指驱除日本侵略者,“复神京”是指收复北京。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陷落,被日寇毁校的南开大学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内迁到长沙,在岳麓山下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学校西迁到昆明,三所大学师生自长沙起,步行穿越湘黔滇崇山峻岭,来到昆明。
7.(2011·北京文综·T39)(节选)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图回答问题。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解析】本题以地图形式设置情境,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地图信息的能力。第(1)题,从地图所示“1934年革命根据地”“1935年、1936年革命根据地”范围可概括变化特点,难点在于概括要全面,包括面积大小、分布状况。第(2)题,考查抗战期间中共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答案:(1)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2)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理论。
8.(2011·浙江文综·T3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
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
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
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
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
来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史实。中国的民主革命胜利是先进中国人前赴后继、艰难探索、流血牺牲而取得的,是反侵略、求民主的历程。从材料中所列的变化内容可以看出,新变化是指中国进入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政府的演变历程为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要从民主政治代替专制统治方面回答。
答案: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分别指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
1.(2012·银川模拟)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这段电文( )
A.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实
B.是后人的“伪造”史料
C.是研究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的珍贵史料
D.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是记述当时状况的,虽然本电文记述的不符合史实,有曲解的成分,但是对于研究历史还是有一定的史料研究价值的。
2.(2012·南京模拟)在陕甘宁边区,丁玲在回答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的询问时说:“一个作家今天只有一项重任,那就是拯救中国,帮助推动救亡运动。我们演出戏剧,公开演讲,在农村墙上画漫画,还必须教会农民唱救亡歌曲。”促使作家坚持这种文艺方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
B.文艺工作者思想觉悟的提高
C.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D.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
【解析】选D。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的原因,但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矛盾,而主要矛盾是一切阶级、党派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各个阶级、阶层觉醒和思想觉悟提高的最重要推动力。
3.(2012·南京模拟)1942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