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ppt课件
第13讲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世界多极化的趋势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冷战”的兴起
(1)背景
美国
苏联
①“二战”结束后,_____和_____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美国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也存在大国沙文主义。
②美苏两国在__________和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两国
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
社会制度
(2)表现
杜鲁门主义
情报局
欧洲复兴计划
①政治:1947 年“___________”的提出,标志着“冷战”
的开始;同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_______。
②经济: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_____________”,即
“马歇尔计划”。苏联和东欧国家则成立_________________。
③军事:1949 年,美英等 12 国成立______。1955 年苏联、
东欧国家成立_____。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
苏__________格局正式形成。
北约
华约
两极对峙
经济互助委员会
(3)影响

①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世界被分裂成
两部分。
军备竞赛
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对抗,进行__________,使世界

处于核战争威胁之下。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

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

③美苏两国肆意践踏________,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
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国际法
易混易错:“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并不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完全形

成。1955 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2.“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战争
(1)代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和越南战争。
(2)影响
遏制中国
①朝鲜战争使中美关系彻底破裂,美国采取_________的政
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亚洲。
苏联
②越南战争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
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______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原因:“二战”后______的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

依附于美国;20 世纪 50 年代,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求得自身的
安全与发展。

(2)形成
欧洲煤钢共同体
①1951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

森堡宣布成立_________________;1958 年,又成立了欧洲经
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②1967 年,上述三个机构合并为_____________。
西欧
(3)发展:建立了______同盟;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建立
关税
欧洲货币
了__________体系;加强科技合作。

(4)影响
①促进了自身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独立自主
②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__________的

外交政策;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①“冷战”爆发后,美国扶植日本。

②美国在日本推行___________,铲除了封建因素,为日本
经济腾飞创造了良好条件。
民主化改革
③日本政府重视_____与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要位置,

采取制定________等方式,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2)表现:1956~1972 年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仅次
于______的经济大国。
美国
科技
经济计划
(3)影响
全方位外交
①日本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_____________,不再向美

国一边倒。

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

③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独立
和平
(1)背景:“二战”后许多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强烈
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秩序,积极谋求维护自身______、
主权、发展与_______的有效途径。
贝尔格莱德
自主
(2)诞生:1961 年,在南斯拉夫首都______________召开第
一 次不 结盟 国家和政 府首脑会议, 确立了独 立、 ______ 、
_________、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不结盟
第三世界
(3)影响:标志着__________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
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一、“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的原因
1.“二战”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西欧国

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为

形成新的世界格局提供了先决条件。
2.“二战”后期,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
的基本框架。
3.美苏形成了实力的均势。“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

资本主义强国;而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

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4.“二战”后,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加剧,

美苏矛盾成为战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导致两极格局最终形

成。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源:世界经济多极化。

2.因素
(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
弱。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

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
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并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
大国地位。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
对美苏的霸权主义,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
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
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

德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在和约和本条约生效之日,由日本授予、并由美
利坚合众国接受在日本国内及周围驻扎美国陆、海、空军的权

利……未经美利坚合众国事先同意,日本不得将任何基地给予

任何第三国,亦不得将基地上或与基地有关之任何权利、权力

或权限,或陆、海、空军驻防、演习,或边境之权利给予任何
第三国。
——《日美安全保障条约》(1951 年)
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
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

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

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 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

年也只有2.3 亿美元,1980 年时就达到了 42.2 亿美元。

——《20 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 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
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

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

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
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
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从我就职之初开始,我就努力加

强紧密联系我们两国的纽带……50 年前的这一天,德怀特·艾森

豪威尔总统与日本首相并肩而立,他说,我们两国正在建立基

于“平等和相互理解”的“牢不可破的伙伴关系”。在此后半

个世纪中,这一同盟作为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持续至今……

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

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

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奥巴马东京演讲(2009 年11 月)
史料点拨: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美日关系的变化,说明综
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双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一、
材料二说明美国控制日本,这是由于日本在“二战”中战败的
结果,也是因为美国遏制苏联、中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
需要。材料三、材料四反映了美日在经济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而这时由
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国,同时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材料五说明美国与日本继续发展“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
系”,这是由两国的政治经济利益决定的。
◎ 真题实战 ◎

1.(2011 年广东文综)“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

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

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
一措施是(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解析】选 A。马歇尔计划又名欧洲复兴计划,旨在帮助
西欧各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同时抗衡苏联和
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扩张和渗透。
2.(2010 年广东文综)1959 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

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

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
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解析】选 D。1959 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赫

鲁晓夫和尼克松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并

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3.(2011 年山东文综)1964 年 4 月,77 个发展中国家在日

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
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解析】选A。七十七国集团不是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

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1973 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而瓦解,而不是1964 年,排除C 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

主题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排除D 项。故选 A 项。
◎ 模拟演练 ◎

1.(2011年广东肇庆二模文综)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
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

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
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解析】选 C。从材料“长时期的和平”可以看出作者认
为“冷战”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和不直接诉诸武力在一定程

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2.(2012 届广东湛江二中高三文综第三次月考)1963 年,

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

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

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对……”这表明当时他意识
到要(
)
A.实行西欧统一自主的政策

B.彻底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启动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D.确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

【解析】选A。戴高乐的话说明不联合起来的欧洲是被美国

所利用的,认为欧洲应该联合起来,独立自主。故答案为A 项。
3.(2011 年广东江门一模文综)“进入 20 世纪 70 年代,西
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

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

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 20 世纪 50 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
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
D.欧共体建立,欧洲重新成为世界的中心
【解析】选A。材料中介绍了西欧、日本、美国的关系以
及国际地位的变化,B、C、D 三项均只涉及其中一个方面,而

A 项是对三者的概括,选择 A 项。
1.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
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
变”战略,表明(
)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解析】选 B。“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实质是美
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提出的“三和”方针,
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
变”是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独霸世界。A、C、D 三项都
与史实不符。
2.(2011 年福建龙岩质检)有人针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
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
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
A.推行“杜鲁门主义”
C.建立北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D.朝鲜战争
【解析】选 B。马歇尔计划是采用经济手段达到遏制共产
主义的目的。A 项是政治手段,并且不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
要政策;C 项是军事手段,D 项属于“热战”,不能体现材料
意思。
3.对两极格局形成的解释有误的是(
)
A.大国政治的博弈
C.发展模式的冲突
B.意识形态的对抗
D.传统文化的差异
【解析】选 D。“二战”后,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
敌对,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义阵营,两大阵营对峙。
4.(2012 年广东佛山高三质检)《全球通史》指出:“欧洲
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此局面开始于
(
)
A.1951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C.1993 年欧盟的出现
B.1967 年欧共体形成
D.2002 年欧元发行
【解析】选B。“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
个卒子”说明西欧各国为了避免在美苏“冷战”格局下成为超
级大国的附庸而走向联合,1967 年欧共体的成立是欧洲联合的
里程碑事件。
5.1974 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

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
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表明西欧(
)
A.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力图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C.强烈要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D.企图摆脱北约的约束

【解析】选A。从材料看,欧洲共同体不希望由于美国的

参与而影响自己的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前途,即欧共体力图

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