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历史课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亚洲觉醒的先驱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亚洲觉醒的先驱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亚洲觉醒的先驱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亚洲觉醒的先驱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高考专题总复习亚洲觉醒的先驱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2讲 “亚洲觉醒”的先驱
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1.弃医从政
中日甲午战争前夕,上书_______。但没有受到重视,认识到
改良的道路行不通。
2.创立政党
(1)1894年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
(2)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___________,以“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_________,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政纲。
李鸿章
兴中会
创立民国
中国同盟会
3.建立共和国
(1)武昌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回国并当选为中
华民国第一任___________。
(2)组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
国宣告成立。
(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_________”的原则建立
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
法性质的成文法。
临时大总统
三权分立
4.捍卫共和
(1)袁世凯叛变革命,孙中山组织了讨袁的“_________”。
(2)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孙中山积极参加了全国规模的反袁
_________。
(3)1917-1920年底,孙中山组织了两次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5.国共合作
(1)新三民主义: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国共合作: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标志着大革命兴起。
6.历史作用
(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且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
(2)他高举三民主义大旗,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和民主精神的高涨,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求新求变的历史潮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3)他开创了新三民主义时代,继续推进中国革命,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问题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主观原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同盟会软弱无力;没有自己的武装。
(2)根本原因: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所决定的。
(3)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
问题2: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提示:
二、圣雄甘地
1.“非暴力”思想的形成
(1)早年受仁爱、素食、苦行、不杀生等思想的熏陶,奠定
“_______”思想的基础。
(2)在英国求学:受基督教影响,形成不要与恶人作对的宗教
观。
非暴力
(3)在南非创建名为“_________”的非暴力训练基地,领导南
非争取印侨权益斗争。
(4)接受托尔斯泰等人思想,形成社会政治观;形成了认为任
何政治斗争都要以“仁爱”精神为主旨;强调坚持真理的原
则,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凤凰新村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915年,甘地建立起非暴力抵抗基地——用服从、非暴力、
禁欲、民族观念教育青年。
(2)1919年,领导的不合作运动发展成为_______的抗英运动。
(3)1929年,再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在1930年“食盐
进军”中身体力行,自制食盐。
全国性
(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的主张;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再次发出不合作的号召。
(5)晚年主张印度统一,致力于调解印度各个教派的矛盾,
1948年被印度教极端分子刺杀。
3.评价
印度民族解放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民族独立运动先
驱,无愧“圣雄”“国父”称号。
英国退出印度
问题1: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甘地是个宗教领袖,在其心中人性是向善的,他认为只有用非暴力不合作才是最高明的。
(2)当时的印度贫穷落后,军事力量薄弱,无法与英国抗衡。
(3)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的特点。
问题2:分析评价甘地主义。
提示:(1)甘地的哲学思想有利于团结不同种族、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抹杀了阶级斗争。
(2)他的政治思想动员了印度各阶层的人们共同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但又用“非暴力”限制、防范群众斗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3)他的经济思想主要在于抵制英货,主张弘扬民族文化,但并未将英国的侵略和西方的物质文明分辨清楚。
联系必修1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1)《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迫于形势,清政府相继打出“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幌子,进行了一些改革。
主题1 孙中山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探究1:孙中山上书给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1903年12月13日)
探究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哪两个显著变化?
提示:方法上,前者主张采用改良的方法,1903年主张革命;目的上,前者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1903年主张建立共和国。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
(1924年1月)
探究3:造成辛亥革命后十三年内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提示:(1)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的统治;帝国主义的压榨。
(2)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探究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提示:(1)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2)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孙中山从旧三民主义转向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革命又不断失败,为实现改造中国、拯救人民的宏愿,孙中山不得不重新寻求革命的出路,寻找新的革命同盟者。
2.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认为“中国当得俄国国民最挚热之同情,且可以俄国援助为依赖也”。所以,他愿意联合苏俄的力量,实现改造中国的目的。
3.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和组织才能,使孙中山决定联合中国共产党、扶助农工。
主题2 甘地
材料一 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殖民桎梏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的屈服。他写道:“……我宁愿要印度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印度……听任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探究1:根据材料,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是什么?
提示:(1)理由:非暴力比暴力高明得多;认识到了印度的力量。
(2)实际原因:印度经济发展落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与英国相比经济军事实力悬殊;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以往民族起义遭到失败。
材料二 1920年8月1日,甘地第一次发动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合作”的纲领包括:受封者退回爵位封号,抵制立法机构选举,抵制在政府机关和法院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提倡手纺车运动以抵制英国货物泛滥。在运动后期,提出拒绝纳税的要求。12月,在国大党年会上通过了以自治为目标的不合作纲领。
——《世界史》
探究2:根据材料,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是什么?“不合作”的范围涉及哪些具体的社会部门和领域?
提示:(1)目标:争取自治。
(2)范围:立法、司法、行政、教育、手工业、税务等。
材料三 贾·尼赫鲁记述道:“曹里曹拉事件后,我们的运动突然停止,我想国大党的著名领袖差不多全都愤慨,只有甘地例外……年轻人当然更加激动……难道我们必须使三亿多印度人受了关于非暴力行动的理论和实践的训练后才能前进吗?
——《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探究3:据材料三,概括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提示:国大党内部出现严重意见分歧;非暴力抵抗方法不适应运动发展和斗争需要。
【互动探究】
有人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实际上是号召群众逃避斗争,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说明你的理由和看法。
提示:(1)不同意。
(2)理由: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束缚了群众斗争的主动性,限制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范围,但它仍具有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正义性,对英国殖民统治有巨大的打击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但不是逃避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的软弱性是由印度经济落后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决定的。
全面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主要内容
抵制立法机关、法庭、学校;鼓励家庭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抵制国家职务,拒绝或放弃政府赠给的头衔和名誉职位。主要原则是非暴力。
2.概况
(1)1919-1922年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1929-1930年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评价
(1)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但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没能使印度获得独立,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然中国人受集会之厉禁,数百年于兹,合群之天性殆失,是以集会之原则、集会之条理、集会之习惯、集会之经验,皆阙然无有。以一盘散沙之民众,忽而登彼于民国主人之位,宜乎其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所谓集会则乌合而已。
材料二 会长为全体之公仆,非为一部分或一人而服务,是故彼虽为一会之长,而非一会之主人翁也。彼以事体之秩序,而纠率会众,使一切皆循公正平等而行。彼维持秩序及额数,如遇秩序紊乱之时,当立呼:“秩序!”会员之义务,在能以竭助会长维持秩序。而维持之道,则当从自己始。如在会场,须戒出声,戒旁语,戒走动,并戒一切之能扰乱会场而阻人言听者。
材料三 以动议及表决而处事,重要之步调有六,其秩序如下:一、会员起立而称呼主座。二、主座起立而承认会员。三、会员发动议而坐。四、主座接述其动议。五、主座畀机会以讨论。六、呈动议以表决,并宣布表决之结果。大多数者,即过半数也;较多数者,即半数以下之最多数也……一切社会之职员选举,最少须有一票过半乃能当选,庶几合大多数之常例。
(1)据材料二、三,孙中山认为开会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规则,孙中山是怎样理解民主的内涵的?
(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国民学开会是实施民权的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这一认识产生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的答案从材料所给信息中提取,但要注意答题要求:不得摘抄原文。可分别从会长的职责及应坚持的原则、会员的义务、会议的进程及结果的速成等角度说明。第(2)题的解答要依据第(1)题的答案即开会应该遵循的规则出发,可从平等的角度,少数与多数的关系,对规则、权威的遵守和尊重等角度回答。第(3)题可从中国人对民权的认识层次分析回答。其产生原因可从国内、国外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1)会长的职责是维持会场秩序;会长应该坚持公正平等的原则,会员要协助会长维持会议秩序;会员要保持文明的举止;会议要依照既定的程序来进行;会议的结果要过半数人同意才能通过。
(2)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按照规则办事;尊重合法的权威。
(3)中国人长期受专制制度的压抑,丧失了合群的天性,中国人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开会;中国人不懂得如何在开会中实施自己的权利。外因:受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内因:封建帝制虽然已被推翻,但封建残余的影响根深蒂固。
2.(2013·宁波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7-1919年,孙中山在上海写成《实业计划》一书,这是他精心编制的宏大而具体的经济建设蓝图,规划了一条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他认为,交通运输必须放在近代工业首位,他将全国铁路分为六大系统,对各个系统的线路作了详细的规定。孙中山还提出建立北方、东方、南方三大海港,疏通内河水道,发展内地交通。同时,他又主张在不损害中国主权条件下,引进外资和技术,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迅速赶超外国,从而改革中国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
材料二 我们在制定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同时,还提出对外经济开放。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制定的《实业计划》的主要经济措施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对内经济搞活这个方针”的内容及影响。
【解析】第(1)题注意问题的设问角度“主要经济措施”,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概括即可;“特点”根据措施总结。第(2)题“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及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等方面回答。
答案:(1)措施:重视交通运输建设,把其放在工业化的首位;主张引进外资和技术;改革中国落后的手工业。
特点:计划宏伟;发展工业,加强交通建设;关注民生。
(2)内容:对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3.(2013·连云港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
——止默《甘地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甘地认为印度实现自治的中心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为实现印度自治采取的斗争对策和形式。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斗争形式和目标两个方面,谈谈你对甘地的看法。
【解析】第(1)题第一问抓住材料中“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这一关键信息作答;第二问主要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印度当时的现状回答。第(2)题从材料中“中心始终是纺纱车”可以回答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对策”是恢复传统的手工织布劳动,“形式”就是非暴力抵抗。第(3)题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英国殖民统治(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
原因:印度沦为殖民地;工业革命。
(2)手纺车(纺纱车)。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形式:非暴力抵抗。
(3)用手工劳动抵制机器大生产,具有反工业化倾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增强了民族自信与合作,在争取民族自治中发挥了作用。
4.(2013·武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 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马克垚《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甘地的经济思想。第(1)题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第(2)题对甘地经济思想的评述要从其进步性和片面性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明;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其中任意四点即可)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今天的美国国会大厦里,悬挂着一张巨幅油画,画面上历史伟人济济一堂,那是美国人民的开国大典(注:时间是1783年)。油画下面有个小小的说明,上面记载了华盛顿和议长的简短讲话。华盛顿说:“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议长答道:“……你将带着同胞们的祝福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但是,你的道德力量……将激励子孙后代。”
——林达夫妇《总统是靠不住的》
材料二 在我们这样辽阔的国度里,要想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利益,一个活力充沛的、并且能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在这样一个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政府里,自由本身将会从中找到它最可靠的保护者……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统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
——华盛顿《告别辞》(1796年9月)
材料三 “乃孙黄放弃责任,一让总统,一让留守,博功成身退之虚名,致令政变频乖,扰攘至今,而不能底定,不得谓非一大恨事也。”(但孙中山)“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准身作则,专为公家谋幸福,不为一己便私图……手段虽劣,其胸襟气概,固自高出寻常万万也。”
——谭人凤《石叟牌词》(写于“二次革命”失败后)
(1)材料一中的“公职”是指什么?促使华盛顿辞去这一“公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
(2)据材料二、三,说明华盛顿和孙中山的辞职对本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或结果。
【解析】第(1)题根据“时间是1783年”回答“公职”是什么;据“你的道德力量”等信息回答主要因素;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回答美国是如何做到“权力得到适当分配和调节的”。第(2)题从材料二中“充分保障自由的政府是必不可少的”和材料三“欲挽官僚窃权怙势之积习”“致令政变频乖”等信息分析影响。
答案:(1)公职:大陆军总司令。
因素:个人的道德力量。
分配和调节:实行三权分立制,实行联邦制。
(2)华盛顿:保障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健康发展。孙中山:改变了打天下就要坐天下(或窃权怙势)的传统恶习,导致军阀割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