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3.来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化学必修2原创《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化学必修2原创《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ppt免费下载化学必修2原创《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ppt免费下载化学必修2原创《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课件ppt免费下载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第三节
乙醇俗称酒精
跟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中国是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国家之一, 我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
一、乙醇
颜 色 :
气 味 :
状 态:
密 度 :
溶解性:

挥发性:
无色透明
特殊香味
液体
比水小,200C时的密度是0.7893g/cm3
跟水以任意比互溶
能够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易挥发;沸点780C
99.5%以上的叫“无水乙醇”;75%的常用于消毒。
1、物理性质
Br2、I2等
讨论: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
如何除去乙醇中少量的水?
实验探究:乙醇的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6O , 结构可能有两种?
实验3-2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钠沉在液面下,反应速率比钠与水反应慢,没有熔成光亮的小球
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壁上出现液滴
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壁上出现液滴,石灰水不浑浊
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熔成光亮的小球,发出咝咝的响声。
H—O—H
实验视频
结论:乙醇和金属钠反应产生了氢气,说明乙醇分子中有不同于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存在。
乙醇的组成和结构
结构式:
CH3CH2OH
或 C2H5OH
分子式:
C2H6O
结构简式:
这一原子团称为羟基
写作-OH
乙醇模型
-OH 与OH- 有何区别?
不显电性
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不能独立存在
能独立存在
组成元素相同
讨论:
O
·
·
·
·
·
·
·
H
不稳定
稳定
乙醇
乙烷
观察比较
乙醇可以看成是乙烷分子中的 -H被 -OH 取代后的产物
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NO2
像这种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叫做官能团
乙醇具有与乙烷不同的化学特性,这是因为取代氢原子的羟基对乙醇的性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卤素原子( —X)硝基( — NO2)羟基( — OH)等都是官能团,烯烃中的碳碳双键也是官能团。
下列几种物质是否属于烃的衍生物?如果是烃的衍生物,
请指出它们的官能团。

A. B. C.CH3CH3 D.CH3CH2OH

E. F. G. CH2COOH
—NO2
NH2
结构与性质分析
官能团-羟基(-OH)
乙醇分子是由乙基(—C2H5)和羟基(—OH)组成的,羟基比较活泼,它决定着乙醇的主要性质。在①②③④处均可断键反应。在后面的化学性质中要注意是在哪里断键的。
2、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如Na、K、Mg、Al等)
H H
| |
2 H—C — C —O—H + 2Na
| |
H H
说明:①该反应类似于钠与水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②乙醇与钠的反应比水与钠的反应要缓和得多,
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不如水中氢活泼

(2)乙醇的氧化反应
A、乙醇的燃烧反应
乙醇在空气中易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淡蓝色
B、乙醇的催化氧化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10~15cm 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
铜丝:红色 黑色 红色
液体中产生刺激性气味
实验3-3
实验视频
灼烧后
插入乙醇中
总反应:
反应过程:
(黑色变为红色)
乙 醛
拓展:在有机化学中通常用反应物的“得氧”或
“得氢”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得氧或失氢叫做氧化反应;得氢或失氧叫做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1、用铜丝作催化剂时,为什么要弯成螺旋状?
2、在实验中,加热铜丝以及将它插入乙醇里的操作为什么要反复进行几次?
将铜丝弯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与乙醇的接触面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将铜丝灼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反复操作”的理由是每次生成的乙醛量很少,不易于闻到乙醛的气味。当反复操作若干次后,可以生成较多量的乙醛
+ Cu O
+ Cu + H2O
思考:下列醇是否能被氧化?
模拟动画
醛基--官能团
写作-CHO
醇能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4、乙醇还可以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
铬酸钾(K2Cr2O7)溶液反应,被直接氧化成
乙酸。
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
3、乙醇的主要用途
(1)用作燃料。
(2)用作溶剂。
(3)化工原料,制乙酸、乙醚等。
(4)制造饮料、香精。
(5)医疗上用75%的酒精作消毒剂。
乙醇用途
啤酒含酒精: 3% - 5%
葡萄酒含酒精:6% - 20%
黄酒含酒精: 8% - 15%
白酒含酒精: 38% - 65%
①与活泼金属反应

②氧化反应--燃烧
--催化氧化
分子结构: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反应中乙醇断键位置?
乙醇
官能团-OH
乙醇小结
1、铜丝在空气中灼烧后,马上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取出,烘干、冷却、称重,质量不变的是( )

A、稀硫酸 B、酒精 C、NaOH溶液 D、醋
B
练习 实践
2、酒精完全燃烧后,生成的产物可用一种物质完全吸收,这种物质是: ( )
A:浓硫酸
C:碱石灰
D:无水氯化钙
B:浓NaOH溶液
C
三、醇类
2、分类:
根据羟基的数目分:
1、概念:链烃基或芳香烃的侧链与羟基相连的化合物。
二、乙 酸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传说古代山西省有个酿酒高手叫杜康。他儿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从山西迁到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扔掉可惜,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故醋在古代又叫“苦酒”
醋的来历?



廿
(一)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117.9℃ (易挥发)
16.6℃
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
俗名:
气味:
熔点:

溶解性:
醋酸
(当温度低于16.6℃时,乙酸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称为冰醋酸)
颜色、状态:
沸点:
(二)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结构式:
C2H4O2
分子式:
CH3COOH
结构简式:
官能团:
羟基
羰基
(或—COOH)
(三)乙酸的化学性质:
1、乙酸的(弱)酸性
E、与盐反应: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与活泼金属反应:
D、与碱反应: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H2O+CO2↑
2CH3COOH + Fe = (CH3COO)2Fe+H2↑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H2O
2CH3COOH+Na2O=2CH3COONa+2H2O
科学探究
设计一个实验,比较醋酸和碳酸的酸性强弱
酸性:
CH3COOH > H2CO3
此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除水垢( CaCO3 )
方程式: 2CH3COOH + Na2CO3 =
2CH3COONa + CO2↑+ H2O
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3-4
实验视频
反应后饱和Na2CO3溶液上层有什么现象?
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这种香味的液体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
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酯化反应:
2、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强调:
3、(1)酸,可以是有机羧酸,也可以是
无机含氧酸,不能是无氧酸。
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
(2)醇,可以是一元醇,也可以是多元醇。
实验注意点:
先加乙醇再加浓H2SO4最后加乙酸
提高反应速率
导气、冷凝
不能伸到液面下(防倒吸)
中和乙酸
溶解乙醇
抑制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
2、碎瓷片作用:
防止液体暴沸
1、混合酸的顺序:
6、酯的分离:
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将酯与饱和碳酸钠分离
思考与交流
1)由于乙酸乙酯的沸点比
乙酸、乙醇都低,因此从
反应物中不断蒸出乙酸乙
酯可提高其产率。
2)使用过量的乙醇,可提高乙酸转化
为乙酸乙酯的产率。
根据化学平衡原理,提高乙酸乙酯产率的措施有:
3)使用浓H2SO4作吸水剂,提高
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方式一:酸脱氢、醇脱羟基
方式二:酸脱羟基、醇脱氢
探究酯化反应可能的脱水方式
----同位素示踪法
酯化反应实质:
酸脱羟基,醇脱羟基上的氢原子
CH3 C 18O C2H5 + H2O
有机羧酸和无机含氧酸(如 H2SO4、HNO3等)
动画
C2H5O—NO2 + H2O
CH3COOCH3 + H2O
硝酸乙酯
乙酸甲酯
酸和醇的酯化反应
CH2-OH
CH2-OH +3HO-NO2
CH2-OH
+3H2O
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酸性
酯化反应
小结:
(四)乙酸的用途:
1、乙酸又名醋酸,是食醋的主要成分,普通的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作食品调味剂;
2、作消毒剂,例如用食醋对房间进行熏蒸,给环境消毒;
3、用食醋浸泡水壶中的水垢。
酯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酯是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
和花草中。如:梨里含有
乙酸异戊酯,苹果和香蕉
里含有异戊酸异戊酯等。
酯的密度一般小于水,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
酯可用作溶剂,也可用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香料。
练习:
CD
C
D
3、 酯化反应属于( )
A.中和反应 B.不可逆反应
C.离子反应 D.取代反应
4、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B.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C.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D.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不是一元酸
D